探索课堂教学做到“真实巧”,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35922 浏览:1613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了,今天的我们仍然会听到这样的概叹:“语文真难教啊!”“真的不知道怎么教语文了!”其实,只要把握住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真的不难教!笔者从一些特级教师和经典课例中去找找语文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不搞花架子,让语文课“真”起来

现在的课堂,课件纷繁复杂,精美的图片让人目不暇接,优美的乐声不绝于耳。可究竟有多少是从教学确实需要出发?无可否认,课件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文本,学生却失去了兴趣。这样舍本逐末的做法常常得不偿失。
曾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董存瑞炸碉堡这一环节时,为了营造当时的危急场景,凸显英雄的光辉形象,煞费苦心的在课堂上营造出巨大的爆破声。伴随着可怕的声音,顷刻间,教室里烟雾弥漫。听课的老师吓得慌忙逃离。上课的学生哭喊着、尖叫着,有的钻了桌底,有的慌不择路、你推我攘的逃离课堂。等弄清真相时,课堂已用去了太多时间。诚然,这位老师确实让大家感受到爆炸声的恐怖、硝烟弥漫带给人的胆寒。可此时惊魂未定的孩子还能回到文本,去静心体味、揣摩吗?无疑,这是一次失败的课堂!
贾志敏老师疾呼:“拒绝‘精彩课堂’。不要让课堂热闹得像剧场。应让学生静静读书,深深思考。”纵观一些优秀课堂,无论是马凡美老师的吟诵课、贾志敏老师的古文学习,还是李卫东老师教学的《陶罐和铁罐》,他们的课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多余的其他手段,只是紧紧围绕教材本身,从语言文字中去品、去感悟、去指导运用。在他们的课堂上,你能见到的是学生鸦雀无声地静谧思考的让人感动的场景,听到孩子们独特的感悟,以及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这正是“繁华落尽显本真,细雨润物本无声”!

二、抓住文本,让语文课“实”起来

崔峦老师在“教改十年”的总结会上特别指出了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不足:“重人文,轻语文。”抓语言文字太浅,思想内容太深的课堂比比皆是。教师用大量的时间去深究文本的思想内容,而削弱了对语言形式的把握。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是语文课教学的不二法宝。语文课应该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

怎样做呢,不妨让我们以管窥豹,走进名师讲堂。吟诵课不仅仅是热闹的反复诵读,关键是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由浅入深的“感受——仿——创”的教学方法,无疑是马凡美老师教学的精髓,它不仅仅适用于诵读课。
贾志敏老师字斟句酌地指导孩子理解古文、扩写古文。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到词语是否恰当,无不一一推敲,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而一堂课下来,学生的语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的流畅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孩子,在贾老师的指导下,从一开始的朗读结结巴巴,到能给故事取八个不重样的题目,再到最后能在八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想象丰富、文从字顺的优美故事,让人在叹服贾老师的教学功力的深厚精湛的同时,更深深明白了扎实教学的重要性。
无独有偶,获得全国赛课金奖的甘密老师在执教《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结合游记文体的特点,引领学生理文序、清结构,以段为例领悟写法,迁移运用,得意、得言、也得法,很好地实现了以篇达类、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标。

三、“巧”设计,让学习轻松起来

善于抓住文章的“眼”,巧妙设计,既能让老师教得轻松,也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李卫东老师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巧妙的利用字形理解“蔑”和“睦”的意思,抓铁罐对陶罐态度变化的关键词,自然引出陶罐的回答。使学生自然的感受到段与段的连接关系,两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也立刻鲜明起来。此时老师不失时机的指导学习方法:“联系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618jyw.com
上下文理解。”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学课文内容,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场的老师无不被李老师明晰的教学思路,巧妙的教学方法而折服。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许多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问题能得到解决,只要让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