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边疆边疆高师院校特殊学生就业指导对策技巧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7631 浏览:244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目前,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但是在毕业生中,特殊学生诸如贫困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女生、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等的就业应该尤其引起就业工作者的重视。而边疆民族地区的高师院校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学校定位在处理特殊学生就业的时候更应该转变观念和做法,“因事制宜”、因人制宜。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高师院校;特殊学生;就业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普通化、大众化以及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竞争及压力也越来越激烈,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00余万。面对每年毕业的几千毕业生,各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的教师往往使尽浑身解数,力图完成当年的就业任务,使学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这些方法包括就业指导课、招聘会、心理辅导、模拟招聘等等。由于面临的毕业生人数众多,这样的措施往往针对的是广大的面上的毕业生。但是,在毕业生群体中,存在着这样一些特殊群体,他们由于社会、家庭、个人等的因素,导致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能否使他们顺利毕业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和人生发展,也关系到高校的声誉和招生,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关注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并采取相应的方法应该成为就业工作者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特殊学生群体类型

对于特殊学生类型,各地的情况、说法不一,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使得其学生群体也有较大的特殊性,与其他地区相比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1、因经济困难而形成的就业困难群体

因经济困难而形成的就业困难群体在各高校中比较普遍,边疆民族地区师范类的高校中,贫困生的比例就更大一些,在云南师范大学,贫困的毕业生占到学生人数的50%以上。据调查很多学生选择师范类院校就读并不是因为本身喜欢老师这个职业,而是因为师范生的学费较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所以选择师范类院校。这些学生毕业的时候,有的比较积极,想尽早的找到一个好工作赚钱,一有单位愿意签约,就马上提笔签订就业协议。也存在部分同学,之前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不愿意再回到以前的环境中去了,于是在就业的过程中就比较挑剔,很难就业。总之,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这部分学生不能像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一样,有条件在求职的时候从外表上包装自己,也没有其他的渠道能帮助他们在就业的时候提供一些便利。甚至少部分的同学,由于从小艰苦的生活环境,造成一种自卑的心理,在就业中屡屡碰壁。所以,以上诸多的因素造成了因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难就业的现象。

2、因成绩或自身素质差而形成的就业困难群体

在毕业生求职招聘的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希望学校推荐成绩较好的同学。但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学生总体中,往往只占据少数,多数同学的成绩一般,总有一些同学的成绩处于垫底位置。这些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就比较辛苦。有的用人单位一见到成绩单或者稍微打听一下学生的成绩排名就将这些同学拒之门外。于是成绩原因造成了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也有部分用人单位不仅仅看重成绩,还要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高等师范类院校往往还关注学生的普通话、板书、对知识的阐述等环节,甚至有的学校来招聘还要看应聘者对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等。高校中也不乏部分大学生平时只关注学习,而忽略了将这些能力化为实践,成了真正的高分低能。这些学生也是就业指导教师比较头疼的群体。

3、因民族习惯和心理而形成的就业困难群体

边疆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有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以云南师范大学为例,2013年的在校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就有6273人。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其独特的民族习惯和心理造成了其在就业时的特殊状态和心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表示不能适应外在的环境,还是希望能回到家乡。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其所带的浓重的民族口音,在就业的时候,受到用人单位的拒绝。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就业的道路就更窄。

4、因性别为女性而形成的就业困难群体

女大学生一直是就业的弱势群体之一,哪怕是在可以不注重身体素质和性别的教师职业中,不招聘女员工似乎成了用人单位的“潜规则”。2010年全国妇联发布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女大学生求职时,受到性别歧视。而90.2%的被访企业则回应,招聘“基本上无性别歧视倾向”,但坦承招收女生有诸多困难,其中有40.5%的企业认为“女生出差、加班要考虑安全等因素”。很多来招聘的用人单位也表明,由于单位上性别结构的原因,希望学校能多推荐男性学生。这种性别标准极大的伤害了女大学生的就业热情。

5、因生理或心理问题而形成的就业困难群体

为了实现人人平等的教育理念,高校在招生的过程中不能拒绝身体有残障或有慢性疾病的学生。但是在就业的过程中,由于各行业对应聘者身体条件的要求和求职者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这些学生的选择面往往就更窄,形成了就业困难的又一群体。
而据目前高校的学生工作情况反映,近年来学生成了心理问题高发和频发的一个群体。心理问题一是指学生本身的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自我封闭、好走极端,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情况,这些性格及心理造成的原因使这些学生在求职时常常失败。第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二种心理问题是虽没有典型心理障碍或疾病的现象,但部分学生在就业观念上存在较大偏差,存在较严重的不良就业心理且不易改变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往往具有自负、依赖、盲从、狭隘、缺乏自信等心理特征,这些学生亦无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心理抑郁及心理焦虑也在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仅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2013年的109名毕业生中就有2人重度精神抑郁,无法完成正常的学业。而109名应届毕业生中70%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对去哪里就业,毕业后何去何从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

二、我国高校就业辅导的现状

1、面上的指导较多,缺少个性化摘自:学年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