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学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

更新时间:2024-01-12 点赞:9577 浏览:353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很多因素有关,而且这些因素与学习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也有强弱之分。区分各个因素的对学习能力培养的影响力,对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有效地实现既定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做一个较全面的评价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 学习能力 相关因素
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能力、知识、素质为目的。对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研究,可以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明确教学方向,准确定位,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一、学习能力

根据美国当代教育学家布鲁姆的精熟学习理论,关于学习成效的运算公式是:,其中,L——学习成效;c——学习能力;m——学习动机;t——此次学习所花费的时间;t0——在此次学习前已经花费的学习时间。
在学习时间方面,被测对象均选择的是通过高考后入学,录取分数接近,故t0也应该基本一致;另外,目前仍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学生已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时间都是集中在课堂上,因而t也基本一致,所以学习时间(t+t0)是个常量。其次是学习动机,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得知,93%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故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学习动机对学习成效的影响力也基本是个常量。最后是学习能力,它却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而且各个因素对它的影响力也有很大区别。因此,高职学生学习成效(最直接的反应是学习成绩)的高低,实际上是由学习能力的强弱来决定的。
下面将以学习能力作为因变量,对多个自变量与它的相关性情况进行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注:**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1.择业、择校动因。高职学生的择业、择校动因不能成为高职学生学习的动力,这一点可以从调查结果得到答案。学习成绩与择业择校动因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66,结果是负相关,即择业择校动因越强烈,则学习成绩越低。而它的显著性(双侧),即P值为0.000,小于0.01,说明它们的相关性可信度非常高。因此,结论足以证明,高职学生对专业的选择仍缺乏自主性,对自己的将来也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生规划,因而选择动因不能成为自身学习动力的来源。
2.智力基础。以被试者的IQ试题成绩和入学成绩综合作为自变量,调查它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力。结果表明,相关系数为0.125,相关特性不显著,而且P值为0.119,大于0.05,证明它们的相关性可信度很低。
在校学习成绩与智商、入学成绩之间的不相关性可以表明,智力因素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明显的影响。这应该与大学课程呈专业化有关,学生能更关注专业,而且高职的教学更注重技能的培养,智力因素的影响相对弱化。
3.学习成就感。根据列表中关于此项的数据分析其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79,呈现显著正相关,而P值为0.000,小于0.01,说明正相关置信度非常高,即学习成就感是可以明显影响学习成效,“皮格玛利翁效应”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学习习惯。学习成效与学习习惯的相关系数为0.113,P值为0.158,虽然呈正相关,但相关程度并不高。这也说明目前已为成年人的高职学生,大部分人的学习习惯依然主要还是由教师主导,仍然习惯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自己但当配角的教学模式。这对高职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以及今后的学习迁移能力的养成,都非常不利。
5.学习情绪。学习情绪与学习成效相关系数为0.297,P值为0.000,小于0.01,说明两者的相关程度以及可信度均很高。所以,学生如果能保持乐观情绪,智商和学习自信心都会有所提高。
6.教学方法。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学习成效与教学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163,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而P值为0.000,小于0.01,呈现出很高的可信度。这里至少可以说明三点:第一,高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关注度很高,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第二,说明目前高职学生,虽已成年,但自主学习能力显然偏低,仍然是依靠教师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习成效;第

三、现行的项目化教学法,比较受高职学生的欢迎。

三、结论

1. 学习情绪、学习成就感对学习能力的影响力非常高。

这两个因素对学习能力的影响力,在6个影响因素中是最高的,说明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化倾向比较严重,因此,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要注意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并使其能产生并持续维持学习成就感。

2.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高职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弱,所以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能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行为的教学方法,这对达成培养技能的教学目标以及今后学习迁移能力的养成,都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教育原理》 金一鸣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3月第二版
《教育研究方法》 袁振国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版
[3]《教育心理学》 张大均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二版
[4]《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 王景英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第一版
课题项目:
本文是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研究”的研究报告之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