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培养学生加强革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30143 浏览:1347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课堂上,学生需要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不懈地探索,最终达到析疑、释疑的目的。从有疑到创新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可见,质疑能力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提倡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并将“提出问题”作为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因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下面笔者简要谈谈在语文学科创新思维训练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质疑兴趣

课堂上的“质疑”,是指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发现和提出要认识和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指向明确的启发思维的手段、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的策略,也是促进思维进程,(由质疑—发散思维—创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一环。
然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知识需求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这就较大地限制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就很难让学生主动质疑、释疑,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而要让学生主动质疑,必须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为创新思维训练架设桥梁。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必须创设好质疑情境。

1.营造质疑环境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没有心理压力,有话敢讲,这就需要教师转好向、定好位。从“教学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放下“教师说了算”“一言堂”的陈旧做法,代之以朋友的身份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努力创造群言堂的氛围,使学生能敞开心扉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积极参与知识认知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为课堂质疑扫除障碍,做好铺垫。

2.提供质疑素材

教师营造了一个不压抑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敢讲、敢问提供了条件,光有这些还不够,接下来学生“质什么疑,怎样质疑?”这是关键。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学生有疑可质,教师必须紧扣教材,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新奇问题,提供让学生有想、有问的素材,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全身心地投入疑虑的探讨之中,从而提出自己急于了解和知道的问题。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先在黑板上写一“林”字,再问从字形上看,林字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想到“林”是由许多树木组成的,教师又启发:“一棵树能成林吗?”没有一个学生认为可以。教师却说:“一般独木是成不了林的,但有一种树却本领很大,能够独树成林。答案就在今天学习的新课《鸟的天堂》中。”“联系前面说的和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一个巧妙的导入设计,创设了生动的质疑氛围,激发了学生浓厚的质疑兴趣。于是,纷纷质疑:“鸟的天堂”在哪里?为什么叫作“鸟的天堂”?“鸟的天堂”是怎样的?“鸟的天堂”与树林有关系吗?……又如:教学《狱中联欢》一课时,教师提问:“联欢是一种什么活动?一般是在什么地方举行?你参加过吗?当学生兴致勃勃的介绍“联欢”后,又提问:“监狱”又是什么地方?谈谈你对监狱的看法,监狱与联欢,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偏偏把它们扯到一起来了。板书课题:“狱中联欢。”“看着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和问题呢?请说给大家听听。”把课题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分析,理解各自的含义,然后连起来,使成为一对矛盾,这样不但为学生质疑、释疑创设了氛围,而且通过不同意见的释疑必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质疑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一次、两次质疑是不够的。重要的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科学训练让学生建立质疑的意识,掌握质疑的方法,才能逐步培养、提高质疑释疑的本领,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析课题质疑

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学习,理解了文中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后,教师点击课题。如:《跳水》问:为什么以“跳水”为题?可以改用“脱险”为题吗?又如:《月光曲》为什么用“月光曲”为题,能用“贝多芬”为题吗?等等。通过讨论、辨析,弄明白了不改更好的道理,这就是对课题质疑。教师的示范质疑,不但将学生很自然的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之中,而且让学生依据课题质疑训练了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广阔性。坚持训练,学生自然也能提出《穷人》这一课,为什么用“穷人”做课题,分明写的是穷人桑娜一天的遭遇,能以“桑娜”为题吗?诸如此类的质疑、释疑,学生也就能信手掂来了。

2.抓“关键词”“中心句”质疑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事一议的记叙文,占的篇幅颇多,文中往往一个关键词或一个中心句,就能统领全篇。这就为教师训练学生质疑提供了好的材料,如:《草船借箭》中为什么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抓住“神机妙算”,学生能把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诸葛亮、曹操等人物特点了解得清清楚楚。还能从不同侧面发表个人对人物的看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法、评价。

3.提示矛盾质疑

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事物不能同时既肯定它又否定它,思维必须保持前后一致。而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却常常有“自相矛盾”的描述。这时就应该引导学生针对其中矛盾,问个为什么?如:教学《苦柚》一文时,教师提示学生:“小姑娘卖柚子的目的是什么?”既然是为了换钱,为什么作者和伯父去买柚子时,她却要告诉他们自己的柚子不甜、很苦?为什么有这要种矛盾的表现?《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的老奶奶为什么焦急而又耐心?为什么有这样矛盾的心理?等等。
凡此种种,只要留意,语文教材中总能找到不少训练学生质疑、释疑的好素材,同样只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必将得到极大地提高。
总之,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悉心引导。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有兴趣质疑;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朱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作者单位 江西省萍乡市萍师附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