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4659 浏览:108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摘 要:学困生的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教师,是不能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要歧视、厌弃他们,要对他们用更多的爱心,更多的关注,要有耐心、恒心、信心和爱心,还要有比较灵活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教学;转化;学困生
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生活经验、知识背景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差异”,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困扰。尽管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非常认真地教,学生也非常认真地学,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学得很困难,特别是数学,由于在低年级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学起来非常地吃力。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作为老师的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转化这些学困生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协调好师生关系,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说话

走进学困生的心灵,学会感受学生的内心,关心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教师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学会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只有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心灵,从而去关心他们,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二、善于表扬,善于找闪光点;感受成功,树立学困生的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既要以满腔热情去帮助他们,又要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握时机,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他们的信心。学困生一般都是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呢?多给学困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者的喜悦。学困生缺乏给他们机会、读懂他们的老师。学困生对抽象的东西比较难于理解,如抽象的概念。数学课堂教学中,像“体积”这样的概念,小学生更加难以理解。教师应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建立“体积”的概念:教师可以把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玻璃杯放在桌上,然后往两只杯子里倒水。问:“哪只杯子里的水多?”学生观察后回答。接着教师把一块石头放进一个杯里,问:“老师做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教师紧接着问:“是不是说明这杯子里的水多了?”学生回答:“不是。老师,您放的东西占地方,水被挤上来了。”这一个“占”,一个“挤”字说明学生已经完全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又拿着一块石子放入另一个杯子中,问:“你们又看到什么了?”学生答到:“老师把一个东西放进这个杯子,杯子里水平面升高了,并且高于第一个杯子。”教师问:“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生说:“第二次放的东西一定比第一次放的大。”在此基础上,教师自然地揭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和教师启发、点拨后让学生讨论,学生逐步有了感性认识,物体不仅要占有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还有大小之别。到这个时候,再揭示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真可谓是水到渠成。教师精巧的设计,把一个十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教学事实。伟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这就告诫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调动学习主动性的“广”度和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上下工夫,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

三、放慢速度,降低难度,让学困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

上课时适当放慢速度,不赶进度,尽可能都照顾到。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学困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感到自己还有学好的可能。在给学生上新课时,把知识“坡度”放缓一点,不加深,让学困生吃透课本内容为主。在布置作业时,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补充练习中的综合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吃饱”,不要求学困生做,但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和逐步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慢慢地辅导他们一点一点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教师在解答问题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他们分析问题,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解答问题。对于布置的作业,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造成的。有些是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有的是上课开小差,导致作业抄袭不能独立完成,教师一定要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转化学困生,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鼓励他们学习,从而把学困生转化成德才兼备、自主学习的优秀生。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县贡川乡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