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刍议论述教育学学科建制刍议

更新时间:2023-12-19 点赞:6101 浏览:209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科建制是指一门学科的内容标准。理论教育学既要从受教育者的认知发展路径出发开展教育内容研究,又要把它所起的作用置于现代教育发展的格局中进行教育展望研究。首先,要走出教育学学科称谓迷雾,厘定教育学的研究旨趣;其次,必须明确理论教育学的专业判断价值;再次,以规范的理论追问方式研究形而上的教育和形而下的教育。
【关键词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学科建制 理论教育学 形而上的教育 形而下的教育
1674-4810(2013)09-0034-02
学科建制是现代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构成,具体指要科学地确定一门学科的内容标准。我国教育学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研究,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仍处于一种年轻而迷惘的状态。其理论结构缺乏规范性和逻辑性,实践上常常遭到冷遇。根本原因在于内容体系的建构问题,研究一门学科,不仅要考察它的过去、现在,还要展望未来,同时要进行国际间的比较。对于理论教育学,我们既要从受教育者的认知发展路径出发开展教育内容研究,又要把它所起的作用置于现代教育发展的格局中进行教育展望研究。

一、走出名不副实的教育学学科称谓迷雾,厘定教育学的研究旨趣

教育学是师范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在我国作为公共课开设。教育学原理作为教育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作为专业课开设。教育学原理本身是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也是硕士、博士招生的一个专业。但是,目前我国对教育学、教育原理、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元教育学等学科或者专业称谓的理解并不完全清晰。教育学既指一门一级学科,也指一个本科招生目录里的专业,甚至可以单指师范生的一本公共课教材。教育原理理解为教育的原理,作历时性的理解教育是从古至今的教育,包括前现代的、现代的、后现代的等;也可以共时性地理解教育,包括中国教育、外国教育,汉族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学校教育、非学校教育等。总之教育原理是从古至今全世界存在教育实施的一般规律。教育学原理,一方面指教育学的原理,教育学这门学科产生之后,以教育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科本身的把握,所形成的成熟的认知。另一方面理解为现代学校教育的原理,即学校教育原理,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此外,教育学原理被理解为一个专业,是学科目录中教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研究生招生的专业之一。元教育学,元是最初、最开始的意思。元教育学通常作为对教育学的反思,探讨最初、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教育哲学,通常是探讨教育价值领域的东西,把它限定在价值范围内与教育的事实区别,更多谈教育的理想和未来形态。这些概念虽然能做一定的区分,但是实质上有很多交叉的地方没有办法清晰地呈现。
近几年来,教育研究突飞猛进,教育学相关的教材、专著出版增多,有很多优秀的成果。比如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著的《教育学基础》,胡德海著《教育学原理》,柳海编《教育学原理》等是代表之作,有翔实的资料,独特的体系和许多思想的火花。可是,按照现在“教育学原理”的内容,应该成为“原理教育学”或“理论教育学”。根据冯建军教授的研究,理论教育学相对于实践教育学而言,二者的性质不同。实践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实践的规范,应以“怎么做”为根本教育问题;理论教育学是对教育进行事实描述和规范的理论论证,它是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等教育问题为研究旨趣。理论教育学是实践教育学存在的理论基础。为此,理论教育学的学科建制,应本着“教育是一种育人活动”,揭示教育的普遍原理,围绕“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两大基本问题,深入研究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主体等理论主题,同时跟进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等具体活动的研究,但考察具体活动的方式是对规范的理论追问。唯有如此,理论教育学才能彰显其研究内涵。

二、理论教育学是关于教育的一种专业性判断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行业的人对教育高谈阔论,发感慨、发牢骚、表达不满等,不一而足。教育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是基本的民生问题,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理解与解读,甚或有感慨、有不满等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然而,教育随着人类诞生而诞生,在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逐渐对其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和规律的把握,教育学科也随之诞生。要较好地、深刻地理解教育,了解和研究教育学的人才能做出比较专业的判断。
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我国清代学者李光庭说:“非读书,不明理,要知事,须读史。”古今中外的哲人对教育都有自己的解读,思想深刻、鞭辟入里,是教育学的瑰宝,值得今天专业的教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甚至是每一个想培养、教育子女的人认真研读,方使我们豁然开朗,明白教育的道理。
教育学是关于“教育理性”的一门学科,教育学又是一门年轻而尚不成熟的学科。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书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真正诞生,距今不过200年。王国维先生于1901年翻译了日本立花铣三郎编著的《教育学》,这是引进中国的第一本全文翻译的《教育学》,距今百年有余。目前就全世界来看,中国的教育学研究远远落后于西方,对教育学学科本身的定位、解读、构建和探索研究仍需要加强。中国的教育学不能一味地模仿、引进西洋教育学,因为中西方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先人对教育的认识不一样,甚至有根本的分歧。文化的延续性和现实教育实践的个性也要求我们必须有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学。
今天的教育学不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多达十几个二级学科的学科群,并且二级学科、学科等还在不断地分化和延展。理论教育学是相对实践而言,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幻,全世界有4000万教师,中国有1000多万教师,这么多职业人士从事教育事业,要使教育始终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一种理性的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化、规范化、价值化、合理化、民族化、化、科学化,必然需要教育学作理论指导。

三、理论教育学既研究形而上的教育,也研究形而下的教育

“形而上学”一词原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名称,希腊语为ta meta ta physica,拉丁文为metaphysica,意为“物理学之后”。该义由古希腊罗得岛的安德罗尼柯在编纂归类亚氏作品时,把专讲事物本质、神、灵魂、意志自由等篇章归类,放在研究事物具体形态变化的《物理学》后而来。从13世纪起被作为哲学名词,用以指研究超经验的东西(神、灵魂和意志自由等)的学问,或用作哲学的别称,其意一般多指建立一个观念体系以对实在的性质做出判断,或以一种方法去把握所知的实在的性质。我国《易经·系辞》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形而上者”与“物理学之后”意义切近,故我国把“物理学之后”或“后物理学”译为“形而上学”。
梁启超在1902年写的《格致学沿革考略》中将一切学问分为“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两种,他说:“学问之种类极繁,要可分为二端:其

一、形而上学;其二,形而下学。吾因近人通行名义,举凡属于形而下学,皆谓之格致。”

所谓“形而上的教育”为与教育实践相对,超一般经验,关涉教育价值、取向、目的、本质的讨论。其实为教育的一个观念体系,对教育实体的性质做出的各种判断,属于教育哲学的研究与追问方式。
教育学,有的学者认为是人文科学,有的学者认为是社会科学,有的学者认为是自然科学,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包括人文、社会、自然的一种综合性科学。人文科学关涉的是“人”自身的存在以及生存意义,比如文学、哲学等;社会科学是关注“群”组织的运作、发展、冲突的学科,比如经济学、政治学等;自然科学是关涉脱离于人的自然界规律的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笔者认为,教育学具有跨界性质,首先必须关涉“人”本身,人究竟走向何处,为什么要受教育?受教育后为什么更加痛苦、受教育就是为了考高分吗?学校教育质量就是升学率吗?这些问题需要对教育的价值、本质做研究与梳理,关于教育价值的科学——教育哲学或者教育宗教必须做出回答。其次教育学又是经世致用的科学,是一种制度性、规范性、法制性、国家性质的群体科学,个人和国家都寄于此活动平台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个人需要得到发展而后谋生,国家需要人才,必须加强政府行动和意思形态的规制,所以它又是社会科学。再次,教育学本身的活动必须讲究科学性,人的身体、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量化、用概率论来估算的,这些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教育学又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
哲学的命运在黑格尔后发生了逆转,像黑格尔那样大而全的宏伟哲学体系不可能再产生,黑格尔把形而上学发展到了顶峰。黑格尔之后,现代哲学的大幕缓缓拉开,“拒斥”形而上学成了最为流行的研究路径。
20世纪初兴起的逻辑实证主义利用现代数理逻辑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命题进行逻辑重建的哲学方法。其目的是把以往一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都称为“形而上学”加以“拒斥”。奥地利哲学家卡尔纳普说:“哲学研究的、新的、科学的方法就是对经验科学的命题和概念进行逻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辑分析。哲学的作用在于使经验科学的命题明晰,把命题分解为它的各个部分(概念),一步步地把概念归结为更基本的概念,把命题归结为更基本的命题。这样了解哲学将不再是一种理论、一种体系,而只是一种方法。”
形而下学是相对形而上学而言。在“拒斥”形而上学的现代,形而下学更能凸显它的实用价值。教育的形而下学更多的是一种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式。注重经验的总结、田野考察、访谈、观察、数据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社会组织学最主要的思路是“结构——功能”主义,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功能,结构决定功能。首要的是研究客观对象的结构,结构是复杂的、多层的、立体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教育的结构主要是可以培养人的素质结构,通常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也是组成部分的基本部件,通常有教育者(教师)、受教育者(学生)、教育内容(课程)、教育方式(教学)、教育环境等。其次研究功能。教育的功能包括对个人自身发展的功能,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包括其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等功用。
参考文献
冯建军.关于“教育原理”的学科称谓与内容现状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4)
〔英〕弗朗西斯·培根著.培根随笔集·论读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3]〔清〕李光庭.乡言解颐·土[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
[4]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第二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951
[5]〔奥地利〕科尔纳普.用语言的逻辑分析克服形而上学[J].认识,1931(2)
〔责任编辑:李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