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培养学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革新能力设计
《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通过数学学习,中国免费论文网www.618jyw.com
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都获得充分的发展。这是所讲的"问题"不是指没有思考价值的一般问题,也不是指教材中一般性、常见的问题,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主动提出的具有真实性、探究性、开放性、发展性、创造性的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限制,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较困难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启发学生去思考,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创造性的问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呢?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周末是怎样度过的呢?
师:小丽的周末与你们不同,她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又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这节课老师带领小朋友一起同小丽去体验生活。瞧!这个周末她来到养鸡场,她在干什么呢?她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示食盘图。这时,跑来一群小鸡,这些小鸡朝着食盘跑,不一会儿,左盘跑来4只,右盘跑来6只--出示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能看着情境图提哪些数学问题吗?
生1:左盘吃食的小鸡比右盘少几只?
生2:右盘吃食的小鸡比左盘多几只?
生3:一共有几只小鸡吃食?
生4:一共有10只小鸡吃食,左盘4只,右盘有几只?
生5:一共有10只小鸡吃食,右盘6只,左盘有几只?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不少,现在大家想想,第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比赛、游戏等形式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去提出问题。如:猴妈妈给她的孩子分西瓜,猴妈妈说:"我将1只西瓜的 分给哥哥,这只西瓜的 分给弟弟……"猴子妈妈的话还未说完,猴哥哥就大叫起来:"妈妈分得不公平,弟弟分多了,我分少了!"。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帮忙,到底妈妈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猴哥哥分得的是否少了?两个分数谁大谁小,怎样比较呢?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理想提出的问题就多了。
是否善于从多方位、多层次思考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学生带有个性色彩的理解,是最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教师要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发挥学生的智慧。
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都获得充分的发展。这是所讲的"问题"不是指没有思考价值的一般问题,也不是指教材中一般性、常见的问题,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主动提出的具有真实性、探究性、开放性、发展性、创造性的问题。但是,由于小学生受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限制,提出这样的问题是较困难的。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启发学生去思考,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创造性的问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呢?
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营造创新氛围
一切思维活动都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产生不满足感。问题要能引发学生自疑、探究、发现,让学生在自疑、探究发现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好的问题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问题的产生要有良好的情境,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中,教师巧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如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我是这样结合教材、结合生活事例,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周末是怎样度过的呢?
师:小丽的周末与你们不同,她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又学到了许多数学知识。这节课老师带领小朋友一起同小丽去体验生活。瞧!这个周末她来到养鸡场,她在干什么呢?她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示食盘图。这时,跑来一群小鸡,这些小鸡朝着食盘跑,不一会儿,左盘跑来4只,右盘跑来6只--出示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能看着情境图提哪些数学问题吗?
生1:左盘吃食的小鸡比右盘少几只?
生2:右盘吃食的小鸡比左盘多几只?
生3:一共有几只小鸡吃食?
生4:一共有10只小鸡吃食,左盘4只,右盘有几只?
生5:一共有10只小鸡吃食,右盘6只,左盘有几只?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还真不少,现在大家想想,第
3、4、5几个同学提的问题你们能列出算式计算吗?
生回答,师板书: 6+4=10 4+6=10 10-6=4 10-4=6。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比赛、游戏等形式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去提出问题。如:猴妈妈给她的孩子分西瓜,猴妈妈说:"我将1只西瓜的 分给哥哥,这只西瓜的 分给弟弟……"猴子妈妈的话还未说完,猴哥哥就大叫起来:"妈妈分得不公平,弟弟分多了,我分少了!"。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帮忙,到底妈妈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猴哥哥分得的是否少了?两个分数谁大谁小,怎样比较呢?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理想提出的问题就多了。
2.猜测联想,发散疑问――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都比较敏感,而对抽象的内容思路比较窄,通常提出的问题往往只有那么一个点,一个方面。联想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通过已知的事物对结果进行猜测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产生新的疑问。因此,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测联想,帮助学生多方位、多层次地发散思考。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让学生对含有分率的句子,尽可能从多方面展开联想,提出发散性问题。如从"女工人数是男工的 "这一已知条件,便可以通过发散思维提出以下问题:(1)男工人数是女工的几分之几?(2)男工人数比女工多几分之几?(3)女工人数比男工少几分之几?(4)男工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5)女工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等等。是否善于从多方位、多层次思考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学生带有个性色彩的理解,是最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教师要珍惜学生的独立见解,发挥学生的智慧。
3.实践应用,开发潜能——强化创新技能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并在趣味性中运用知识,用所学到的知识本领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扎实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技能,而且有利于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如教"可能性"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练习题,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完成,"要过六一儿童节了,小明要为班里的同学准备一个摸奖游戏,其中准备了2个黄球、3个绿球、6个白球,设有三个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奖品有一只篮球、一只文具盒和一只足球。现在小明要请同学们帮他设计一个摸球有奖游戏规则,你能帮帮他吗?"学生在看到题目后,经过思考、讨论都能确定摸到黄球为一等奖,摸到绿球为二等奖,摸到白球为三等奖。但在奖品的分配上怎样能合理些?学生再次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确定了摸球有奖游戏规则,符合老师的设想,设奖按摸球难易定奖,奖品分配按价钱考虑。在这样的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