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与我与学生共同成长中专生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4163 浏览:11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有了自我发挥的机会. 课堂教学改革方法的得当,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受益,在改革的过程中让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 开放的课堂教学;批注;交流;讨论;反思
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都了解,在初中的数学教材中,编著者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往往在教材中设置许多“思考”、“探究”等问题情境. 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对知识理解上的帮助,同时也为教师的授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引课和过渡的依据. 同时,它又是数学与实际相联系的一个佐证. 这是我在教学中的最初理解. 这个层面的理解使我在实施了“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法,采用了开放性教学之后,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先前的这种理解实在是太肤浅了. 其实,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我发现通过学生的解读,让这些“思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618jyw.com
考”与“探究”的内容有了更深的内涵,也让我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与理解.
下面我仅以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十三章第一节“平方根”的第二课时中的“探究”为例,展示一下当时学生的探究过程. 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
如图,把两个小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将所得的4个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得到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你知道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吗?
编著者在设计这个“探究”时的目的是:将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从而求出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为,这样就引进了用根号表示的无理数(不出现无理数的概念).
我把这个“探究”放手给了学生,让学生在预习中以“批注”的方式写出最初的想法. 在课堂上先进行小组合作,相互交流自己在“批注”过程中的感想,再以全班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开放性地讨论与分析. 没有想到,一个看似简简单单的“探究”,通过学生的探索与研究,竟然挖掘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真是让我惊喜. 我把学生们挖掘出来的问题大致归纳如下:

1. “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2. 为什么不直接画出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而是拼?

3. 是否可以精确地作出一个面积为2的正方形?

4. 能否求出面积为2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由此逆向思考,能否得出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
感谢我的学生,是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不懈的思考与探索给了我这么多的灵感,让我的思维打开,真正领会了编著者“探究”设计的意图;让我对课堂改革的必要性有了更深的体会.
因此,开放的课堂,开放的思维,让我和我的学生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