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汉语对汉语成语俗化现象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5614 浏览:18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固定短语,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今汉语成语中的俗化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本文将浅析一下汉语俗化的定义、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关键词:成语 俗化 定义 表现形式
成语是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具有口语性质的熟语(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相比,成语的历时性变化较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在缓慢的变化着。近年来有一种变化被许多人所重视,它就是成语的俗化。

一、成语俗化的定义

成语的俗化现象是指一些成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少数人不了解某一成语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牵强附会,以至演变为多数人的对这一成语的错误解释,最后“约定成俗”,形成了新的语义或新的语言形式,这种变化就叫做成语的俗化。

二、成语俗化的表现形式

纵观成语俗化的表现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语义的变化

1. 语义的扩大:指在保留原语义的前提下,俗化义项的增加。如:

(1)阳春白雪。出自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者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艺术性较高,有难度的歌曲。现在泛指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2)一团和气。出自宋代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其本义只指一个人对人的态度很和气。而现在是指不仅态度和气,办事也是一团和气而毫无原则。例如:“你是个不诚实材料,悔从前将你托,一团和气尽虚器,满面春风笑里刀。”(《古今杂剧·元·缺名》)

2. 语义的缩小:指在成语在发展过程中,俗化义项的减少。如:

(3)独善其身。出自《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本义指在条件不好,无法发挥自己才干的时候,暂时保全自己,并注重才能品德的修养,以等待机会。
(4)眉来眼去。出自宋代辛弃疾《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本义泛指人与人之间的眉目传情。

3. 语义的转移:指俗话的新义产生后,旧义一般就不再有了。如:

(5)钩心斗角。这条成语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本来指建筑物的结构错综复杂而又细致精巧,后来逐渐引申为对建筑物的“极意经营”,又比喻为对人事关系的“极意经营”,现在完全变成贬义,其特定含义是“用尽心机,互相倾轧。”可见人们在理解这条成语时将重点放在“钩心”上,将其俗化为“人心思的变化”。
(6)八面玲珑。出自马煦《开窗看雨诗》:“八面玲珑看雨多”,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来引申为人的聪明灵巧,含有褒义。但在人们看来,聪明不宜过分,过犹不及。所以人们将其俗化为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完全变成贬义。

4. 感彩的变化:指原义与俗化义的感彩不同。如:

(7)明目张胆。原义是褒义,出自《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明目”,擦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义是形容有胆识,敢做敢为,后来人们着重抓住这个成语中包含的“公开与大胆”的意义,将其俗化为贬义,用来形容公开地毫无畏忌地做坏事。
(8)大放厥词。原义为褒义,出自韩愈《祭柳子厚文》:“王佩琼琚,大放厥词。”本义是说尽力铺陈词藻,畅所欲言,而现在俗化为贬义,意指不必要的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

(二)语言形式的变化

语言形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字面的变化。如:
(9)揠苗助长→拔苗助长。“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意思是比喻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违反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但因“揠”字难认难懂,后人就将其俗化为“拔苗助长”。现“拔苗助长”的使用频率比“揠苗助长”要高得多。
(10)每下愈况→每况愈下。原成语“每下愈况”源出《庄子·知北游》:“庄子曰‘正、获之问于监市,履豨,每下愈况。’”“况”指由比照而鲜明。原义是判断猪的肥瘦,后比喻情况越来越糟糕,人们因不了解本义,也不了解“况”的词义。结果把“况”理解为情况的“况”,于是俗化为“每况愈下”了。

三、成语俗化的成因

从以上例句分析成语俗化的成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望文生义

许多人在使用成语过程中,并没有了解其真正的含义,而是根据其字面的意思。如“斤斤计较”这个成语,原义指君主明察秋毫,后人把“斤斤”理解为“斤两”的“斤”,于是这个成语俗化为一斤一两都不含糊,后又俗化比喻在小事小利上过于计较。

(二)社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借用旧词表达新义,甚至将旧义完全摒弃。“七月流火”原指夏历七月,大火星由天穹最高的位置向下移动,天气开始转凉。后人将本义完全摒弃,将其俗化为阳历七月,天气炎热如流火一般。

(三)习惯表达方式的影响

在成语的使用过程中,有些词语由于人们的习惯而将其俗化了。如“空穴来风”,这个词的本义是比喻消息和传说“有根据”,但由于人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喜欢用否定表达,即在其前面加上“不是”“绝非”“并非”等否定词语,长期的表达习惯使人们对其本义模糊了,而认为是“有根据”的意思。
有许多人认为成语俗化现象会给成语的正确使用带来混乱,应制止这种现象,而笔者认为成语俗化并非能由少数人的行为可以有意控制的,它是在多数人的认同并习用的缓慢过程中形成的,是语言发展的正常现象,所以我们不必为成语俗化现象而担心,因为成语俗化的最高境界是它走到了变化的终点,最终被社会所接受。
参考文献:
史式. 汉语成语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9
许肇本. 成语知识浅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9
[3]倪宝元. 成语例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10
[4]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刘荣奇.细说成语典故[M].北京: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6
[6]孟肇咏.试论汉语成语的俗化[J].语文研究.2011.(2)
作者简介:胡志强,女,(1991.7-),辽宁省铁岭市,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