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视角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系统构建站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28622 浏览:1240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代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构建我国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各高职院校能否正确引导学生成长、发展。目前,我国仍有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沿用普通高校的教育评价标准,但这些标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新特点以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因此,各高职院校必须重新认识和建立符合当代高职大学生特点以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科学有效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在此,笔者将基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针对现有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进而对当代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如何评价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现行素质教育是否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却始终困扰着各高职院校。而笔者认为这一难题的解决必须从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产品”入手,即针对高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展开科学评价。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和奋斗方向,同时也是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要测量工具。因此,构建一套科学、准确、可操作性强、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特点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才能进一步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1.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作用和意义在于从客观的视角,对学生的发展提供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大多沿袭了普通高校的做法,一些综合测评采用直接照搬,或只对部分指标的比例和权重进行简单的修改。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的评价体系:一种是以各类“三好”、“优秀”为代表的定性评价,这类评优评先,一般以学期为单位,评价主体大多为学生辅导员,评价结果完全建立在主观和单一的评价主体之上。另一种是对各种指标进行量化,以“综合素质测评”代表的定量化评价。此方法对每个学生用统一标准进行详细的量化,每学期根据量化标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以此评出“优秀”及各类奖助学金。现有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实际操作中没有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促进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和评价作用方面有所欠缺。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评价主体单一

传统的评价体系中,不论是定性还是定量,教师和辅导员在整个评价体系中都处于绝对权威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对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关注度降低,学生没有主观意愿去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找到改进的办法,更别说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

1.2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大多数的评价体系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的考试成绩加上德智体等方面的静态数据再按一定的权重计算分数,然后排序分出高低。这种静态的评价体系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很难让学生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及改进办法。

1.3缺乏指导和帮助机制

现行大多数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实际运用时,学生往往能够看到简单的分数,缺乏教师的指导性分析。显然,学校、老师是有义务和责任的,他们应该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应该帮助高职学生发现自己,修正自己。

2.构建基于学生综合素质视角的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部曾于2000年1月颁布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必须构建多方参与、过程动态化、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该体系需以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并以学生为主体,融合用人单位、学校共同参与,针对学生个体树立合适的职业发展目标。基于学生综合素质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2.1目标制定科学化

基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以及与之相符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学校应制定相关的前导课程, 以帮助学生勾勒职业发展目标,逐渐清晰自己的职业理想,具体包括:新生入学正式上课之前需进行针对专业的职业情景体验和观摩实习(为期一到两周);由用人单位专家主讲的职业岗位认识;由专业课教师主讲的入学专业认识;由专业课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共同参与的学生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等课程。通过这些前导课程让学生了解自身职业能力潜质,了解所学专业以后将要从事的社会岗位,把学生感性、模糊的职业目标理性化、清晰化。在制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过程中,用人单位、专业教师、辅导员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成长环境等因素制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综合素质培养规划。整个目标的制定完成可以持续到第一学期结束,以便有充分的时间保证。基于用人单位、学校、学生三方参与的,有充分专业认识和时间保证的制定过程为学生树立正确、可行、有效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提供了可靠保障。

2.2培养过程动态化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的制定不仅仅是一个宏观目标,更要有基于宏观目标之下的细化目标。从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每学期都会根据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设定适合每个高职学生个体发展的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英语、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各类职业证书以及各类“软实力”(包括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测评则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目标的完成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虽然每个学生的目标是个性化的,但却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对目标任务的完成度来进行统一的比例量化,然后给予阶段性的评价。同时,学生在目标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习单位、专业教师、辅导员要起到监督和帮助作用,而不只是是学期结束后的简单评价。辅导员老师更要结合这些评价给学生“把脉”,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找到差距,并对以后的目标任务进行调整和修正。在整体评价过程中,用人单位、教师、学生都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协商过程。企业和教师监督和帮助学生,促进其不断认识、反思和完善自己,并为实现目标不断努力,从而有效实现目标过程的动态化。

2.3反馈机制及时化

基于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要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目标和意义,通过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使学生在得到评价结果后能更加明确发展方向,找到成才的途径。因此,针对评价结果建立反馈机制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为学生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也将起到对原来综合素质测评的具化作用。在反馈分析过程中,改变学生消极被动接受评价结果的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自我思考、自我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析各项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反馈机制,老师和学生一起针对个体综合素质培养目标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和修正,从而形成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良好沟通渠道。
基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视角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对当前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评价的有益探索。学生进校之初即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之对未来前进道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清楚的认识。目标的制定注重主体多元以求规划之科学,评价过程注重动态化以求评价之时效,评价结果注重反馈机制以求规划之人性化。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入认识,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张翠英.能力本位高职学生质量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肖文芳.高职真实性学生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周济.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中国教育报,2005-11-30.
[4]李亚民,陈向平.以素质教育为特色构建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与职业,2006(15).
[5]李怀康.职业核心能力开发报告[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4-8.
[6]许宪国,黄三平.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J],机械职业教育,2009(4):6-7.
[7]郭焕敬,王清宣.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三C”理念的探索与实践,教育与职业,2010(26).
[8]张勇.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素质教育的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