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浅谈如何防范数学教学中出现负迁移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24158 浏览:1081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负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其表现为过去获得的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阻碍作用,使新知识的学习发生困难。比如,在绝对值的运用中,学生受算术数的影响,常出现:|a |= a 的错误,在乘方的运算中,受数的乘法运算的影响,常出现:(6xy2)3=18x3 y2k-1=一(2k一1)的毛病,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青少年在学习时,总习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的知识,希望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
当新知识与旧知识在结构上十分相似(但实质又不同)而又要求做出不同反应时,新旧矛盾就突出出来,学生头脑中原来的知识和观念先人为主,习惯用旧的模式套。这样就产生了负迁移。负迁移的产生与其年龄特征、思维能力、思想方法、思维定势等声密切的关系。尤其对于那些年龄小的和学习差的学生产生负迁移的现象特别多。因为他们的思维多停留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能力较差.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防范呢?

1.培养学生寻找事物间相似性、同一性的习惯

实践表明:凡是先前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同后来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之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总有负迁移的现象发生。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例题、习题、问题与巳经解过的题之间的共同要素。同时,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注意教材上的知识的共同生。这就要求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师备课不仅要备小学课本,也要注意初 二、初三的内容,注意知识的连惯性。例如:我们在讲多项式的整除性之前,要引导学生复习一下自然数的整除性;讲方程时,要讲清等式的分类,以便后面讲特殊方程的解及不等式的分类,使得学生不易引导负迁移,这样经过经常性的引导学生练习、教会学生读,就能使学生养成寻找事物(或问题)间的相似性、同一性的习惯,避免思想上的负迁移的产生。

2.教学时运用对比。化解学生的负迁移

数学中许多内容上或形式上相近似的概念、公式、法则往往是许多学生的思维弱点。比如,日常用语中的“高”与三角形、四边形的“高”。算术数中的“整数”与有理数的“整数”,虽然它们名称相同,但其含义不同。如果区分不清,学习后容易导致负迁移的产生。再比如计算:
X 解这道题学生容易联想到公式: = 来运算。把原式的前一个式变形为: = = 这显然是错误的。原因是式子 与 乃的相似地方(共同因原创论文www.618jyw.com
素)对学生解题产生了负迁移。学生没有把前者的前提 -2 <0与后者的前提a≥0区别开来。又如问m为何值时,方程:x2+mx+m=0两实根的平方和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有的学生这样做:设此方程的两实根为x1和x2则:x12+x22=(x1+x2)2-2x1x2=(-m)2-2m(m-1)2-1 (1) 所以当m=1时,x12+x22的最小值为-1这个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原因是(1)的表达式与二次函数y=(x+m)2 (2)的表达式的外形非常相同,具有共同要素。而学生对(2)的极值判定方法早县熟悉,容易产生联要想。于是他们受(m-1)2≥0的影响,加上忽视x12+x22≥0这个前提条件,导致了负迁移的产署生。遇到这种:隋况,教师除直接揭露其本质属性外,还要加强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提高要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比如,讲“不等式性质”时与“等式性质”对比;讲“非负数”时要与“正数”对比,等等。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注意经常收集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有选择性地在课堂上提出来评讲。或布置一结易混淆的是非题、改错题、选择题、填空题给学生去做,克服学生负迁移的产生。

3.利用变式教学,防止学生负迁移的产生

依靠感性材料理解概念与命题时,往往由于提供的感性材料具有片面性、局限性;或感性材料的非本质属性具有较明显突出的特征,容易成为强刺激,而忽略了学生对其本质属性的感知,容易产生负迁移。因此,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把问题进行变通,或化难为易,或者提高问题的抽象化程度等,这就需要采用变式教学。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来加以说明,使其本质的东西更全面、更英出地显露出来。我们常使用的变式有图形变式、式子变式、字母变式等。比如:讲“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师饩用标准图形(图1)进行证明外,还可以人为地设置一些干扰性的输入,提供一些不易辨认的变式图形(图1、2:3)让学生进行辩析。然后获得反馈信息,对非标准图形中的本质属性进行肯定的强化,使学生对定理理解得更深刻,对非标准性图形中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否定性强化,使学生避免不合理地扩大概念的负迁移。
应该指出,如果教师还能进一步指出图2、3、4均可以看成是用(1)中一直线M运动而得到的,那么对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研究和解答几何问题的目的是可以逐步实现的、再比如:让学生做:已知方程(b-a)x2+(a-c)x+c-b=0有不等实根,求证:2b=a+c这道题可以变异其条件和结论,保持命题的等价性.保持结论不变可编出这样一道题:
已知(a-c)-4(b-a)(c-b)=0,求证:2b=a+c,保持条件不变,可编这样一道题:已知方程(b-a)x2+(a-c)x+c-b=0等有根,求证:①b+c、c+a、a+b依次成等差数列;②a2—bc、b\+2-ac、c2-ab依次成等差数列;若原题放在△abc中研究,并分别用sinA、sinB、sinC去取代原题中的a、b、c,则可又可编串另外一些变式题.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早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开阔性,学习的主动性,很少有负迁移的产生:最后,防范学生的负迁移,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勇于探索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