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个性飞扬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6697 浏览:226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常听同行们说:“这语文课,越教越不会教。”的确,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就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加之,新课程的推进实施,更使语文课的教法异彩纷呈。一时间,各种新的教法,观摩课纷纷登台亮相,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更使得很多语文教师在课改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准语文教学的落脚点何在。
笔者经过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对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真正读懂文本,摒弃《教师教学用书》一统课堂的备课方式,建立自己的思维空间。这是上好语文课的基础
多年来,语文教师总是以《教师教学用书》作为备课的主要依据。教参上讲的,上课一定讲;教参上怎样讲,上课就怎样讲。与《教师教学用书》保持高度一致。教师成为知识的“二传手”和“搬运工”,将上《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搬运给学生。由于在教学中没有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语文课常常是“照本宣科”式的“满堂灌”,找不到切入文章和启发学生思维的入手点。久而久之,就形成离开《教师教学用书》就无法上课,也不知道该向学生教些什么,该让学生学些什么的可悲状况。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本身都是稀里糊涂的,又怎能让学生洞若观火?又何谈使学生兴趣盎然?
笔者认为要搞好语文教学,教师的第一要务是真正读懂文本,让《教师教学用书》退位,建立自己的思维空间。拿到一篇文章,小到字词的意义,用典的出处,大到文章的结构,写作的手法,文章的深意,精彩的语段,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读懂一篇课文,非下点功夫咀嚼、思考、品味不可。读懂一篇课文至少要能清晰地回答三个问题。一是这篇课文写什么?二是这篇课文是怎么写的?三是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我想:只要我们能清清楚楚地回答出这三个问题,就算是读懂了一篇文章。只有真正读懂了文本,才可以厚积而薄发,才可以匠心独具的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才能经得住学生的问,才能应付得了随时出现在课堂上的各种非预设的情况,才能与学生思维碰撞产生出火花。否则的话,仅凭《教师教学用书》的指导,而不注入自己的思考,如何演绎教学的精彩,如何能组织好学生探究合作,如何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
在读懂文本之后,教师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恐怕就是“教什么”的问题,即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而不是哪些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要把握的准,对各个学段的要求,各个单元的主题,各个板块的教学任务心中有数,从而制订出合理的“三维目标”。在设计教法、学法时紧紧围绕自己预设的目标,才会使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些。才不会出现课堂上教师“天花乱坠”,而学生“如坠云雾”的状况;才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二、借鉴各种教学思想,追求自己的个性化教育,演绎教学的“独一无二”。这是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在确定完“教什么”之后,教师便应思考“如何教”,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以尊重个性、弘扬个性为核心的教学变革。个性孕育着创新,创新体现着个性。在新课程中广大教师应学习和借鉴各种教学思想,努力打造自己教学的“独一无二”。新课程是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和模式的。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在不违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努力追求自己的个性化教育,才能在新课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走出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纵观当前教坛,无论是程红兵的“人格教育”也好,还是于:论文书写格式www.618jyw.com
镇西的“教育”也罢,都是在对语文教学的思考中走出了自己的路。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我们更应该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用自己的精彩演绎教学的丰富。
但我们要明确:追求个性,并非肆意妄为。笔者认为在追求个性化教育的同时,不应违背以下原则:

1.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我们怎样设计自己的教学,都必须认真考虑本节课如何体现语文课的这一特点。我们虽不能苛求每一节课工具性和人文性各占多少比重,要求每节课工具性与人文性都要水融地融合在一起。但我们最起码要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想想如何去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具体设计时,要因课而异,就是哪个多一点,哪个少一点,只要能从文本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我想都是好课。切不可只侧重于一个方面,这样既失去了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又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极具人文内涵的。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体现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要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要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在教学中没有师生关系的平等,“自主、合作、探究”只能是空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这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改变居高临下的地位,而应变成“平等中的首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切忌华而不实的教学方式,那种表面上热热闹闹,人头攒动而实际效率低下的合作探究方式是坚决不行的。

3.以学生的参与和收获来衡量课堂的成败。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学习了,是否学会了,是否会学了。以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最终的收获作为衡量课堂成败的标志。学生欢迎的,效果明显的,就是离经叛道,我们也要大胆坚持。而学生不喜欢的,且效率低下的,我们要及时反思,做出调整。我们不仅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便是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只有我们及时反思,正确评价,才能保证我们的教学永远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语文教学的个性化是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一定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演绎出生命的精彩,因为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读懂文本,追求个性。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语文教学的“独一无二”,演绎语文教坛的丰富多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