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创设创设教学环境参与小学语文学习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24224 浏览:1085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否定的评价往往会抹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鼓励性的评价则会使学生不断探究,不断深思。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就认真听取,加以激励,对有独特见解的要大力表扬。
关键词:评价;创设环境;探究活动;共同参与
1002-7661(2013)08-159-01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评价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否定的评价往往会抹杀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而鼓励性的评价则会使学生不断探究,不断深思。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就认真听取,加以激励,对有独特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即使是不正确的学生,也不要直接否定,可以说些激励性的话,如“你再思考一下,等会儿再听听你的意见。“我们再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好吗?”这样增强了学生继续思考、继续探究的信心。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和别人提出的问题、结论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更敢于提出问题,还让学生在听取别人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探究的。

一、创设情境,唤醒意识,激发求知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陶行知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些名人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
问题来源于“好奇”。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追究问题罢了。”这句话道出了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科学研究会的成功的前提。
如讲《生命的旅程》中“我从哪里来”,“我从哪里来”这个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由于城市、农村的差别,导致了学生很小就从不同水平的父母那里得到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回答内容,导致了学生自己对此内容的不同看法,学生对此各抒己见。我们进行科学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由此不断地、自主地去发现一个个新的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问题地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当学生能主动地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 多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的时候,才真正地意味着学生自主探究的开始。因此,科学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鼓励和保护学生的这种天生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更要把学生的这种探究兴趣引导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促使学生的这种天生的探究能力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学生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会从提解答型问题到探究型问题、甚至问题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和争辩,有效地推进了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贯穿于整个探究活动始终

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完成的,也不是随着一个课题教学的结束就能养成的。因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贯穿于真格探究活动的始终。课前布置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自行 思考,提出想研究的知识范围,这样就会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所以我们觉得我们教师要以爱为基础,以情为先导,多鼓励、多亲近,要充分挖掘情感因素对认知发展的积极作用,建立、平等的和真挚的师生情感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思考和研究尝试,推动我们的学生向积极、和谐、向上的方向发展。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推动者人类科技的进步。在科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把科学定义为:“具有探究意义的经历。”可见,实践操作在学生认识活动中的作。

三、共同的参与投入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要转发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一堂好课如果没有学生全身必的投入,没有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学与教的过程,学生的知识内化和心智发展就是一种侈谈。事实证明,那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和静听的被动学习是不可能全面达到教学目标的。

1、组织学生参与活动

活动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是通过对周围现实的改造实现人的需要或目的的过程。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动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2、促进学生身心投入

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并不一定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学生参与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行为投入指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即学习行为是否积极;认知投入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水平和层次(这些层次是通过学习方法表现出来的);情感投入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三个方面都调动起来,才是真正的参与。

3、增加学生践履机会

一堂好课不仅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而且要创造机会在用中学,因为如果学生学到的东西不能在实际的应用中去解决问题,这种去情境化的知识就难以真正地内化和活化。难以明白其意义,最终不过是一种不能产生效用和价值的呆滞的知识,徒具书本意义而已。这正如学者巴车夫所言:“实践证明学生大部分时间是作为实践者而不是理论家。他们的任务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解答——是提供解答,而不是产生知识——这意味着教学情景的社会特征,我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们必须分析要达到目标的性质。把目标当成做而不是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