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层高中数学课改实施分层教学论述与实践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7822 浏览:247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由于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已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分层次教学”就是一种把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理论依据;实践措施;问题
“分层次教学”是指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应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分层次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理论,这可以看作是分层教学的前身。“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或采取不同的措施,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3.“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优生做稍难的题目。

二、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思想动员。分层次教学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清道理。
2.学生层次化。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选择,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为基础成绩组,B层次为中等成绩组,C层次为优秀成绩组。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
3.备课层次化。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制订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1)识记;(2)领会;(3)简单应用;(4)简单综合应用;(5)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1)~(3);B组学生达到(1)~(4);C组学生达到(1)~(5)。
4.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上升的规律。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教师应将简单的问题留给A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机会让给B层学生,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C层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
课堂练习的设计也要有层次性。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以模仿为主,与教材中的例题接近;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设计一些稍源于:论文格式标准www.618jyw.com
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以灵活运用为主。
5.布置作业层次化。布置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和创新提高题)各半。
6.分层辅导。在课外的辅导方面可采用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教师可以在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可以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7.检测层次化。对于单元检测,要以课本习题为主,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分为基础题和分层题。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8.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如对A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正确运用“分层次教学”。通过分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当然,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李晓华.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其实施[J].文学教育,2006(8).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区几江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