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主动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站

更新时间:2024-04-04 点赞:7313 浏览:225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体现创新性、主体性、主动性、性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会想、会说、会做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最终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618jyw.com
学习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而又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主动学习的首要条件。以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发展成求知的,让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圆的认识》这节课,我是这样创设意境的:“同学们,老师在你们的课桌上摆了些轮子,请你们推一推,看看能从中发现什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同组同学。”(四人一组操作,同时播放音乐录音)活动结束后,分组说明:有的组学生说方形和三角形的轮子推起来不容易转动,而且又慢又颠;有的组学生说圆形的轮子推起来又快又稳。“那么,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你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等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你就明白了。”这样,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学生探求知识的油然而生,主动性被激发。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中“教”的含义是传授,“学”的含义是仿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的具体形式,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给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时间和机会,才能使学生的外部因素逐渐转化为内部的智力因素,从而获取知识。

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1.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先板书几道除法算式:8÷2,6÷3,15÷5,让学生用掌声表示得数,当写出1÷2时,学生则无法鼓掌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导入,利用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过渡到分数除法,以旧引新,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认知。

2.动手操作,培养能力

学生操作学具,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教学中,先让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剪下来。再剪一个同样的三角形,问: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动手拼成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已经拼成的平形四边形与参加拼图的三角形两者底和高的关系,分析其中一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再经过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得出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学生通过剪和拼,不仅了解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来历,重要的是使学生主动地获取了知识。
3.课堂上恰当组织学生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使学生获得更多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在“梯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教学中,我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时,让学生讨论:(1)梯形的上下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高的关系;(2)其中一个梯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通过讨论得到求梯形面积的公式后,接着讨论为什么公式中也有除以2?使学生真正明白除以2的道理。这样,既突出了梯形公式的知识点,又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

4.巧设问题,启发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对促进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乘法的意义”这一内容教学中,我先板书2+2+2=6,4+4=8,5+5+5+5=20,请学生观察、讨论从中可以发现什么。讨论得出:这几个算式都是几个相同的数相加,也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然后启发出:这样的加法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计算——乘法。巧设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寻找三个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要着力给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主动性。从表面上看,花费的时间较多,备课的难度较大,课堂上也不易调控,但取得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实际效果,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 新疆石河子市148团第一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