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学生教育首先要偷到学生“心”

更新时间:2023-12-25 点赞:16438 浏览:708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重庆时报》曾经刊发一篇令人深省的文章:老师吹亮烟头烫得学生手臂上出现血淋淋的伤。而几名学生竟异口同声说:“老师是为了我们好!”文章后面的留言里,有网友在强烈谴责当事老师的过激行为的同时,还痛心不已地将受虐学生称为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因1973年发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次劫持人质案而得名,其显著特点就是受害者屈从于甚至对施暴者感恩戴德。研究显示,情感上会依赖他人且容易受感动的人。
受虐学生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学生接触教育的第一对象就是教师。教师这个职业在充满艰辛的同时也造就了幸福。有人说教师这个职业是精神的富足者。其实,他们不理解精神的富足就是在无限艰辛中取得的欢乐。那么如何做到精神富足呢?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心,并且偷到学生的心。让学生在情感上会依赖并接受教师。让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现象间接成为教育的一种良性手段。

一、给学生阳光般的关爱,换取学生的爱

学生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育人先以爱为主,师德尤为重要。只有给学生阳光般的关爱,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阳光与爱心,他们才能以充满阳光的姿态去自强自立,成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教育是博大精深的爱,也是充满智慧的爱。教师应该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豁达精神。因为学生天生就具有模仿与吸收的能力。借助这种模仿与吸收,学生会习惯性的接触周围的事物,并从印象与记忆中获取情感,并养成固定的行为模式。所以,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在积累中掌握对大自然以及社会的认识,并且在亲身的感知与接触中,面对生活。比如学生的表达有时候是成年人不能接受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游戏中或者聆听故事中,引导学生富有健康向上思想的想象,让想象富有个性。
其实,学生都像孕育在土壤中等待发芽的花种,一旦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就会萌动。老师对他的尊重、赞赏和期待使他敏感地体察到一种友善的、诚挚的关爱,他会本能地感觉到那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在召唤他们,心灵就会无拘无束地处在一种愉快的积极状态,他的潜能和个性就会自由而充分地表现出来。正如西班牙经典电影《捆着我,绑着我》中说的那样:“我绑架你就是为了让你有机会了解我,因为我肯定你会爱上我,正如我爱上你。”所以,有了春光的召唤,就会像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那样,让学生情感上情感上会依赖并接受教师。

二、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由于每名学生都有自尊心,且承受能力较差,只要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稍有不当,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灵损失。这就要求教师“谨于言,慎于行”。在处理事情时要理解学生,必要时给足学生面子。如在学生犯错误以后,适时给学生一个会心的笑容,就会让学生减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比如,班中有名学生一直是名列前茅,却在最后的学期中出现了很多不良的毛病与嗜好。这导致学生在摸底考试的时候成绩很不理想,做家访的时候家长要求我严厉一些,但看到学生眼中的恐惧中带有一丝期望与悔改之意,我就认真和学生家长分析了一下考试的情况,又将学生以往的优秀表现讲给家长听,对学生的不良嗜好绝口不提,学生的父亲在感动之余,学生也深受感动,对我说:“老师,相信我,一定能找回真正的自己。”
俗话说“惩子十过,不如奖励一长”。当你批评学生的时候,都会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坏学生,不会得到老师的器重。因此,我经常表扬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知晓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优缺点,这样既做到了理解学生也做到了让学生理解。班里有个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在上课的时候调皮捣蛋,日久了,成绩一落千丈,还影响了其他的学生正常上课。但是我并没有将那个学生遗弃在角落。在一次课堂讲故事的比赛中,我先让那名学生讲一个故事,然后分析这个故事的优点,让这个学生在潜意识中感摘自: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到老师并没有遗忘他,从此,这名学生每次上课的时候,都会坐直了身体,期待我的提问,自此,注意力集中了,在课堂发言的机会也多了。最重要的,他也不去影响其他的学生,有时候甚至是主动的帮助同学。所以说,教师的表扬是阳光和养分,学生心理是种子,只有有了充足的阳光和养分,学生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才能让学生在理解教师的同时触碰心灵的底线,让教师偷到学生的“心”。
人生苦短,事业永恒。教师的职业虽然辛苦,但却是在从事一项塑造他人灵魂的工作,不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更需要在一条充满艰辛却又幸福的道路上塑造师魂。只有教师做到将心比心,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才能以一颗真心偷来学生的心,才能让学生心里充满阳光,才能让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现象间接成为教育的一种良性手段,最终让师德魅力经久不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