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抉择论《麦田里守望者》存活困惑与抉择网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14741 浏览:603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受到重视,不仅是由于作者创造了一种新颖的艺术风格,通过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说话口吻叙述全书,更重要的是,因为作者用现实主义的笔触,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子弟苦闷、彷徨的精神世界,真实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存困惑与抉择。
关键词:概要思想;生存困惑;抉择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塞林格(1919-2010)的源于:论文的写法www.618jyw.com
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于1951年问世,问世伊始就引起了轰动。书中主人公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搞女人、满口粗话。以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自述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他的经历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受到读者,特别是大学及中学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纷纷模仿主人公考尔菲尔德的装束打扮,讲“考尔菲尔德式”的语言,因为这部小说道出了他们的心声,反映了他们的理想、苦闷和愿望。

一、《麦田里的守望者》概要与思想

1.《麦田里的守望者》概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是个中学生,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虽只有16岁,但个子却比常人要高出一头,平日多戴着鸭舌帽,穿着风雨衣,游游荡荡,不喜愿读书。同时,他对学校内的一切都腻烦透顶——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并被学校开除过三次。这学期结束时,5门功课中他4门不及格又被校方开除,但他却丝毫没有感到难受。他与同学打了一架之后,更在深夜里离开了学校,回到纽约城,却不敢贸然回家。便在当天深夜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下。而他在旅馆里所看到,却都是一些生活不检点、不三不四的人物,有相互喷酒、喷水的男女,也有穿戴女装的男人;他们彼此扭捏作态,寻欢作乐着,这使霍尔顿从内心深处感到惊讶和恶心。他百般无聊,便去厮混了一会儿。再回到旅馆时,他在内心十分烦闷的情形下,糊里糊涂答应电梯工毛里斯,使其为他找来一名。但当的到来却令他既紧张又害怕,最后只好按讲定的给了五块钱,将其打发走了。第二天,霍尔顿在街中游荡时,偶遇两个修女,并捐了十块钱,又与女友萨丽看完戏之后,去溜冰。当他看到萨丽虚情假意的样子时,霍尔顿很不痛快,两人吵了一场,分了手。霍尔顿不想再回家,书也不想再继续念了,他决定去西部自己谋生,装成又聋又哑的人去面对世界,临行前他还想再见妹妹一面,便托人带给妹妹一张便条,约她见面。约定时间过了好久,妹妹菲比终于来了,可是拖着一只装满自己衣服的大箱子,她一定要跟哥哥一起去西部。最后,因为劝说妹妹无效,霍尔顿只好放弃西部之
行……

2.《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内心思想

小说的主人公名叫霍尔顿·考尔菲德,是个16岁的寄宿生。这部小说仿佛是他的一番没有情节、没有故事的自言自语,但实际上却是描写一个青春期少年以他特有的敏感来冷眼观看世界、捕捉社会的虚伪和混乱,同时做着一场白日梦:他梦想自己旁观一群儿童在一个悬崖边的黑麦田中游玩,在崖下等候解救跌落下来的孩子。但是,他又不愿做英雄,只希望自己是一个平平常常
的人。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生存困惑的表述

1.《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语言风格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的当代美国文学中,有两部小说经过三十多年时间的考验,已被认为是“现代经典”:一部是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无形人》,一部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本书篇幅不大,只十几万字。塞林格除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外,迄今只写过这一部长篇小说,却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人活着除了物质生活外,还要有精神生活,而且在一个比较富裕的社会里,精神生活往往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美国在战争中发了横财,战后物质生产发展得很快,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中产阶级的人数也激增。《麦田里的守望者》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因作者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风格。全书采用第一人称,以青少年的口吻清晰地叙述了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个人的行为举止,并用一个青少年的眼光,客观、深刻地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与欺骗行径。作者通过细腻深刻的笔法,全面对主人公的复杂心理进行了剖析。作者不仅抓住了主要人理想与现实相冲突的矛盾心理,并加以分析,同时紧紧把握抓住了青少年在青春期时的心理特点,将其善良纯真与荒诞放纵描写的淋漓尽致。小说中将“生活流”与“意识流”巧妙的相融合。本书在语言运用上也独创一格。全书直接采用青少年的口吻进行平铺直叙,不讳隐私;大量的口语和俚语,也为本书凭增了更多的生动活泼,平易近人之感,并起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创作的效果,使得作品的感染力极大的增强,更加激发出读者的共鸣与反响。

2.《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生存困惑

书中这样描述:他走后,我也没脱大衣什么的,就站在窗边往外眺望一会儿。我没别的事可做。可是旅馆那一边房间里在干些什么,你听了准会吃惊。他们甚至都不把窗帘拉上。我看见有个头发花白的家伙,看样子还很有身份,光穿着裤衩在干一件我说出来你决不相信的事。他先把自己的手提箱放在床上。然后他拿出整整一套妇女服装,开始穿戴起来。那是一套真正妇女服装——长筒,高跟皮鞋,奶罩,耷拉着两条背带的衬裙,等等……
霍尔顿这个敏感的少年,对成人社会的虚伪极度反感,霍尔顿因此感到压抑、悲观。这是20世纪的文明病,处于这种环境中的青年对此无能为力。对霍尔顿这种“时代病”的治疗并不在于使霍尔顿免除医学意义上的痛苦,而在于使霍尔顿获得人生意义上的幸福安宁,即与人的本性相一致的存在状态。这种存在状态就要求人与自己、与同胞、与自然合为一体,和谐统一。霍尔顿想当一个麦田守望者的幻想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表面上这是一个白日梦,实则表明了他企图维护人与自然合一状态的愿望。这个愿望能否实现,作者自己也无力回答。

三、《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影响与内涵

1.《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影响

《麦田里的守望者》已被认为是“现代经典”,本书篇幅不多,只十几万字。作者除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外,迄今只写过这一部长篇小说,却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说一出版,就受到国内青少年的热烈欢迎,他们认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评论家认为这本小说是当代最佳“成长小说”。往前,认为它和马克·吐温的名著《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不无相似之处;其后,《麦田守望者》直接影响了这类小说的创作。

2.《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深刻内涵

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象征意象代表了小说的全部意义。塞林格希望有这样一个梦想,他可以守望孩子的成长,在他们嬉戏时静静地远远地看着,当他们要失足跌入万劫不复的罪恶深渊时,能及时地拉一把。另一个寓意深刻的意象——霍尔顿的那顶“红色猎人帽”贯穿于小说的始终。主人公以“麦田里的守望者”自居,要像猎人一样警觉而负有责任感,猎人帽就是他的理想和责任所在,是他的身心栖居之所。后来他把帽子给了最心爱的妹妹菲芯,希望她能认同他的思想和行为,和他一同担当这个使命。
参考文献:
雅婷,尹培培.世界文学名著全知道[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刘建军.外国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帮英.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下册[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