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解读关于有效解读文本一些深思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5949 浏览:195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420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必须以书本为依托,处理好语文文本学习与其他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立足文本,不断拓宽语文学习和适用的领域,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可见,解读文本,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也是教师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说,解读文本,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但是,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中,关于解读文本,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许多教师存在懒惰心理,过分依赖与信赖教参,自己不去独立钻研教材,把教参的内容抄到教案上,依葫芦画瓢抄给学生,殊不知教参仅仅是教学的参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合理使用文本。其次,一些教师自身的知识体系狭窄,影响着对文本的理解。我们所讲授的语文文本内容极为丰富,既有古籍精华,又有当代美文;既有国内名作,又有国外名篇。特别是北师版教材还增加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了课程综合化,强调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而我们有些老师原来的知识结构很难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并影响着这些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再有,一是由于教师没有钻研文本,自己不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怕说不到点子上,于是干脆把教学的舞台让给了学生,对学生百依百顺,成了一名旁观者。有时学生甚至误读了文本,因教师无法辨别、判断其真伪而未加纠正,反而给予表扬或肯定,其结果只能是误人子弟。二是由于不能充分的解读文本,我们在上课时,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这就是所谓以'教'代'学'。或者说这是按照事先的'脚本'来演戏的'教学表演'。......学生是为了"配合"老师的表演而存在。
那么,如何有效的解读文本?结合平时教学实际,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尝试自解,钻研文本

备课时,我们先不要急于看"教参",而是翻来覆去地阅读、体会文本。可以先总体上阅读一两遍文本内容,力求弄懂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拿不准的要翻一翻字典。然后再一段一段地仔细琢磨,努力去挖掘语言文字中隐含着的深层意思,尤其是那些闪光的字眼,更是要不厌其烦地去"咬",去"嚼",并在字里行间写下自己的认识与体会。在此基础上,再试着分段,概括段意,提炼中心。钻研文本到了这个地步,再打开"教参"来对照,看看哪些地方是自己没钻研到的;自己的体会与"教参"上的体会有哪些不同;比较一下,哪种说法更确切些。例如备《囚歌》一课时,最后一小节"我希望有一天,底下的烈火,将我连着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中,"活棺材"我的理解是指叶挺当时自己所处的监狱,并初步拟定了教学设计。而当我打开各类教学资料对照时,发现教参上"活棺材"的解释是:比喻自己身处的监狱,也比喻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像被关在活棺材里。于是,我反复再读诗歌,发现自己的理解有失偏颇。在对照各类教学资料之后,我弥补了自己教学设计中的漏洞。之后的课堂教学,让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如果你在钻研文本上下到一定的功夫,不仅在上课时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而且也能增强自己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扎扎实实的语感训练。

二、多元解读,深入文本

解读文本可以从:解读本单元编者的意图,解读题目,解读课文及课后练习题入手;解读文本要做到"多读"与"朗读"相结合,教材必须反复读,只读一遍两遍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激活文字,所以它有助于理解。尤其是朗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如果读得声情并茂,更能深刻地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心;解读文本还要与同行交流,与别人交流是借"智慧",会非常便捷地走入文本;解读文本要和教育书籍上的智者对话,学会学习、移植、组装别人的经验,为己所用。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来说,要潜心读书,源于:标准论文www.618jyw.com
静思默想,同归语文,练好内功,尽可能正确、到位理解和把握文本,游刃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之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