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积极性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小结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8104 浏览:256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创造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动耳,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关键词】主体性;活动;化学;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予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活动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性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思维活动、操作活动、交往活动中,在整个活动中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去想、动口去说去讨论、动手去写、动手做、动眼去观察,不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并且在课堂上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探究、主动学习,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课堂气氛。

一、动脑——学生主动去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主体性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从化学教材中获取的不是化学知识本身,而是化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一种“融合物”,使课本知识得以消化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动脑(既思维活动)是知识传授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原动力,离开学生的动脑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课堂教学任务,自主地认识、把握和内化化学知识也将成为空话。学生获取知识,不仅是一种结果,也是让学生重温知识的过程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验证中,我让学生做如下活动:1.学生看教材,总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2.利用性质自己设计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试验方法。3.学生总结。4.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比较谁的方法最好。再如,我处理习题时是这样做的:1.学生先说出答案;2.再说出为什么是这个答案的原因,利用哪一个知识点去解决。3.找其他学生进行评判,并说出原因。在动脑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抽取活动的主要因素,剥离活动中的次要、附加及多余成分,达到概括性认识,形成结论。在激发学生的动脑活动中,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体验,通过自己的猜想、探究才能达到问题的解决,同时也起到了占有、内化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内容。

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是练、思、学的完美结合

如果说动脑是一种内隐的、静态的内部活动,动手是一种外显的、动态的外部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动手活动——操作活动,要求教师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的主体状态,使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去实际操作,去演练,给学生创造积极活动的情景,使动手活动(操作活动)成为学生的自助活动 。主体性化学课堂教学的动手活动,其主要体现在由观察、探究过程中的操作以及练习和作业等。独立行使主体性操作活动的最基本要求,同时在操作中开展批判性反思,提倡创造性活动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的方法是:1.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2.给出探究内容,让学生独立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在动手活动中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升华教材知识。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3.分组开展实验设计探究活动,要求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并动手完成操作,从而来验证相应的结论的正确性。4.做好学生实验,掌握基本操作,培养他们的团结、和作的精神;5.布置作业。除了常规练习外,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设计与教材紧密相连的简易实验;开展社会调查,对空气的污染、水的节约等方面写出自己的认识小论文等一些活动。

三、动口——交流讨论,拓宽思维,建立和谐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若能把课堂教学活动当作社会交往活动的一个缩影,将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而动口体现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往活动。在交流活动中必须是建立在化学知识教学基础上,而不是无边无际的活动,在动口的活动中,可以营造一个的、和谐的、平等的、合作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教学应更加开放,便于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化学教学应具有情景性,以满足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需要;教学要更加尊重学生,以形成、平等、热烈的交流气氛。1.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处设计问题,学生思考,教师提问,学生进行批判,使学生在、平等、热烈的气氛中把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但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同时使教师能够很好的把握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在交流活动中,教师要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一边,既问学生,又问自己,似乎也不明白这个道理,带着赏识的目光来期待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主要以讨论的形式进行。讨论能使问题更明了化,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深刻;讨论能够建起学生之间合作的团队精神;讨论可以更大限度的激活课堂气氛;讨论能够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全局,在学生的讨论中,不能偏离教学内容,避免不着边际的“闲谈”,同时教师也可以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