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几点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一些感受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6322 浏览:198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分析了小学生学习兴趣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关键词: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0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一个学生不论学习什么,只要有了兴趣,他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心甘情愿地、毫无勉强地去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更是如此。怎样培养,激发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下面我想谈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尊重和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任何一个儿童,她的智慧启迪,要靠老师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及做人的道理。只有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才有施展的舞台,学生就有乐学,想学的愿望,学生对教师的感情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教育观点,教师是主宰是权威者,新的时代要求造就新时代的学生,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和学生平等对话,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在校内个性得到张扬,校外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小学生由于他们各方面未发展全面,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偏爱某些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学习上给予帮助,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对那些正欲举手,或说的又不怎么好的同学,教师仍然要大力表扬"你进步了"、"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能再大声点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意见",对于回答的精彩之处,同学和老师共同给予鼓励,使其从内心爆发出渴求知识的愿望,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前提。我班有一位聪明,特好动的学生,每当他犯错误时,我不是责怪他,而是和他倾心交谈,谈他的家庭壮况,思想状况。甚至表扬他说"呀,你看你真聪明,字写的好了,学习也进步了。那源于:如何写论文www.618jyw.com
以后肯定是上大学的料了"。听了这席话,学生会兴趣盎然,从心底愿意接受老师的谈话。有一次我布置作业他没做,我并没批评他,只是说"咦,你是怎么啦,从来没有这样的"。老师和他私下拉钩定盟,"拉钩,拉钩,一百年不变"。真的。从此以后,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他毫不怠慢地完成了。这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比如多样的教学手段,适当的游戏。巧妙的教学设疑,形象的教学语言,良好的学习氛围等都会激发学生乐学的兴趣和。

三、利用实践操作激发学生动手、动口的兴趣

一位数学家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教学中,通过学习操作实验、合作探究、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因此,实践操作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1、操作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玩,在玩中学,在合作中学习。学会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要求及同学们的意见,以便顺利地合作与交流。

2、操作过程中注重了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提高学生"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通过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念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更正。让学生说说题意,说算法及解题思想,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交流。

3、操作过程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对"角"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并请学生指出哪些是角?然后闭着眼睛想角,自制活动角。
小学生在学习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要注重实践。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在实践中可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让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实验,有利于提高感性认识,对知识的形成和理解产生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随着操作展开,操作促使人的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和谐的发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往往随着操作而产生。如:在学习"观察物体中的对称"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树、花、桃等多种对称图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刺激了多种感官,并带动了大脑思维的灵活性,使学生养成勤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又如:我在教学实践活动"我长高了"时,让学生量一量桌、凳、窗等物体,在量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初步建立了长度观念。再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和观察物体"时,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来初步认识角及会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通过摆、看,再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和小伙伴一起会滔滔不绝、各抒己见,使他们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生会畅所欲言,把他们的劳动结晶,摆的结果淋漓尽致展示给大家,教师趁势利导,大力赞赏,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创设矛盾引起质疑,激发学生勤思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矛盾才会有进步,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加以应用。学生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就放手让他们去探索,教师只作适当引导。在教学中,教师故意示错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时,出示"小马虎"做数学题:请小朋友当医生,把"小马虎"的毛病找出来。如:在教学米、厘米,出示动态课件,"小马虎"说"他自己有150米,画面由1.50米升高为150米。这样潜意识就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教学,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敢于发表与师生不同的意见,积极去找病因,找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勤思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富有创新实践,独立思考的精神。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时。学生握手时,三人与两人一握,可以握几次?四人两人一握,为什么次数不一样?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先实践,引起认知冲突,进行对比,验证最后得出结论。从而体现出学大于教。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惧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