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煽情巧用“煽情”丰富音乐课堂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18511 浏览:817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作为美育核心内容之一的音乐课,教师应引导学生熟识相关知识,并得到审美熏陶。教师可以用古典音乐煽民情,现代音乐煽国情,流行音乐煽人情。节节课,有情、有趣、有味。这样既可以开拓学生音乐视野,又可以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创新兴趣和实践精神,还可以教育学生涵养音乐,涵养人生。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涵养人生
一首好歌,可以怡情养神;一支好曲,可以俞心悦身。高中音乐课要走出传统“散乱差”的教学误区,走向当代“新美乐”的素质教育王国。就必须走近学生,走向生活。音乐教师须热心课改,尝试着把音乐课当成有趣有味的课,尽量让学生满意。一方面拨开迷雾,初感课改的旖旎风光;另一方面,尽心欣赏优秀教师课改的美景。

一、古典音乐鉴赏“煽民情”

我国是个音乐大国,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音乐之源来自民间。高中音乐课文里有很多民曲民谣,像西部民谣《康定情歌》,学生听其声、闻其曲、领其韵,已然明白了民间音乐的博大精深。大江南北,高山东西,处处有民谣民歌。船歌号子粗犷豪放,音域宏厚宽广;山歌笛韵悠扬甜美,音质美轮美奂。作为热血青年的学生,饮民歌之水,唱民歌之韵,懂民歌之意,爱民歌之情。于是乎,学生们每堂课下来,都有点依恋,甚或会引出创作歌曲志趣的热忱。教师可以借古典音乐引发学生民生思想,煽民情,懂民意,写民生。
具体做到三点“活”:一是课堂思维要活。对音乐的鉴赏,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点上,要善于联想,展开面上的思维,拉起现实生活的窗帘,从“点”这个窗口,望开去,看见更加广阔的生活田野。二是欣赏题材要活。九零后青年,有种流行语,叫“活出自己,活出自由”!对自由的强烈追捧溢于言表。有鉴于此,课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就要敢于用各种各样的音乐元素,把民间歌谣包装成时代歌谣。比如,用流行歌曲子演唱民歌民谣。三是教师的评价要活。一个学期下来,怎么评价学生,用什么方式评价,都是有艺术的。

二、现代音乐鉴赏“煽国情”

国以民为天,民以乐为本。音乐反映生活,用现代音乐感召学生,感染学生,感化学生。伟大祖国不仅有博大精深的民间音乐,而且还有许多精忠报国的英雄歌谣。伟大音乐家李叔同、冼星海、聂耳等的作品,给人充满和力量,爱国爱民爱劳动的思想旋律飞扬,用经典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教育得法,音乐可以给学生心灵力量,做学生心灵的支柱,借音乐之美,成就学生的美丽梦想,让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思想要注重三个“等待”。一是学生在完成教师的作业任务时,需要教师的等待。尽管很多歌曲听起来感动,想起来激动,但是唱起来就不动,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二是教师检查督促时,要善于等待学生。学生是葡萄苗,音乐是葡萄架,教师是梯子。教师只要给学生希望,学生就会有充满信心的希望。三是教师在课堂鉴赏时要乐意等待学生。爱国歌曲有种特定的氛围,学生起初不一定很喜欢。

三、流行音乐欣赏“煽人情”

流行音乐的特点就是追赶时代。教师在抓住这个特点,把煽人情的目标抛出去,学生也就会很自然地接受。有些时候,教师感觉不与学生合拍,也是教师不懂潮流的原因。时代呼唤教师的进步,也是从学生角度看问题。笔者经过调查发现,用“三分”,教学通。一是课只讲“三分”。一堂音乐课,应是三分是教师的,七分给学生。这是一条黄金分割线。比如,欣赏最流行的《江南stle》,在多媒体的演绎下,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赵乐说:“流行歌曲,我们喜欢,可以启发我们创新意识。”可见,美丽是不分年龄的。二是多爱学生三分。诚然,要煽动学生的人情,就要教师先行。比如,对学困生,贫困生,教师都要更加重视。上课是一种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的鼓励,总是会产生“暴利”回报的。
责任编辑 王凌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