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刍议刍议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8127 浏览:2545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吸取智慧,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中应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有明确的规定:(1)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要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形成崇尚科学的精神和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4)强化与法制的意识;(5)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更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结合起来,从而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历史课程教学的血肉和灵魂。
那么,如何从丰富的历史知识中培育历史情感并最终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的呢?

1.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养成教育是历史教育最基本的功能,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需要师生长时间的共同努力,要求教师在每堂课的每个知识点都要下工夫去琢磨和挖掘,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有情感和价值观教育目标。当教师的灵魂因历史而萌动、为历史所触动、被历史所感动,教师们就已经迈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第一步,并最终为学生在态度和价值观上形成新的认识奠定基础。

2.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加强情感教育

2.1 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对学生动之以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设各式各样的教学情景。教师可通过生动的描述或实物展示、投影显示、播放音像媒体,使过去的、陈旧的、死的历史变成鲜活的、现实的、生动的、具体的历史也可让学生组队模拟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似临其境,围绕主题主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解决遇到的问题,发现新的问题,达到主动探索的目的。例如在讲郑和下西洋时,可让学生假设为一个15世纪前期的船员或船队的随行官员、商人等,介绍船队经行之处、各地风土人情、航海情节等,然后再回到现实,回到教材观点,回到史学关于下西洋的一些争论上。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情感,形成观点。再如组织学生参与讨论西汉“王国问题”:先把学生带入当时情境,如果你是汉武帝,面对王国问题,你会采取哪些方法来解决?学生经过短暂讨论后,想出了不少方法:派兵进驻;派官员去接管王国实权;挑拔王国间的矛盾,笼络收买;先礼后兵;;派人去做间谍;鼓动民心等。虽然没有一个学生答出用“推恩令”的办法,但经过教师的分析后,学生们对比自已的解决方法,从中感受到汉武帝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好的成效,进而真正体会到汉武帝雄才大略之不虚。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简单地问“是不是”、“对不对”、“为什么”、“怎么样”没有多少思维含量,很难吸引学生。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适当地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神入”历史氛围中,用情境中的情节推出问题,渲染烘托气氛,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相应的情感体验就应运而生。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在教学中打破历史与已无关、与现实无关的心理障碍,增强与历史的“亲近感”,主动去体验历史情感。
2.2 通过课堂讨论,明辨历史是非。课堂讨论是历史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牚握历史知识、培养情感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议论,可让学生牚握真理,辨别是非,培养正确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学习完三国历史后,可让学生讨论“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通过议论让学生学会区分历史本原和文学演义的不同,还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从而使学生面对自已的优点和缺点,努力改正自已的缺点,培养情感。再如,在学习完“辛亥革命”之后,开展讨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通过辨论,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并且在分析历史事件时要抓住主要方面。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以上一些方式以外,还可以通过观看历史影片、倾听与历史相关的音乐、仿造历史器物、组织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历史。

3.通过逼真的情节讲述和丰满的历史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历史教育的主旋律,正确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陶冶他们的情操,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对学生此方面的培养:

3.1 充分展示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激发学生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的爱国情感。历史是一种沉稳的真实,其中的社会美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由历史人物的言行壮举所显示。
古今中外的风流人物,多如繁星的民族精英,都为我们展示了生动感人的光辉形象,他们闪光的心灵,灿烂的人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受。这些正面的、先进的、英雄的人物形象一旦潜入青少年的心理,就象熊熊燃烧的火炬一样在他们的心灵里闪亮,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从“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邓世昌誓死御敌、义不独生的高风亮节,到谭嗣同变法喋血壮美情怀;范缜为“神灭论”视高官厚禄如粪土,李时珍不慕虚名,二十七载成一书-----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前仆后继的志士仁人,不胜枚举。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以中国人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革命者历尽艰辛和磨难,“以血液写成的大字”为中国人民留下了惊天动地的不朽篇章。、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林祥谦忍受着刽子手手中的屠刀剐割肉体的痛苦,高呼“我的头可断,工是不上的”;周文雍、陈铁军挺立在敌人刑场上,把反动派的声当作举行婚礼炮;抗联战士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刘胡兰宁死不屈,董荐瑞舍身炸碉堡-----他们用满腔热血谱写辉煌的历史篇章,他们的精神风貌赋予了心灵美以新的含义,将心灵升华到更高的境界,将国家、民族利益以最大化放置于内心。
真、善、美总是同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相互斗争而发展。进步与倒退,爱国与卖国,革命与反动,相反相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在赞颂“美”的同时,也应当重视“丑”的特殊作用。杭州岳飞坟前铁铸秦桧跪像,遗臭万年;45岁的石敬塘为了当皇帝,不惜割让幽云十六州,而且向34岁的耶律德光称儿的可笑媚态;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无耻谄笑;慈禧太后在八国联军的炮火声中“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奴才嘴脸-----通过对这些丑人丑事的深刻揭露和无情鞭挞,从反面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并在鲜明的对比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憎观、美丑观、荣辱观和是非观,从而求得正确的审美观和爱国情感。源于:论文的写法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