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观念高职生就业观念形成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9128 浏览:35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已从规模扩大转向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道路上来,“高质量就业”已成为高职院校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高职生就业观念形成与对策研究将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就业指导提供重要参考,为我国人才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职生 就业观念 对策
[作者简介]樊井旗(1963- ),男,河南宜阳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表演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表演。(河南 济源 459000)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084-02
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对就业形势都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但在就业时又往往不能从客观现实和自身实际出发,由于部分高职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缺乏对自身优势的合理定位,在择业和就业方面期望值或者过高,或者期望的方向出现错位,与现实社会的认可情况存在较大差距。高职毕业生择业观念影响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高职毕业生因为学历层次、知识结构的特点,造成了他们在择业过程中理想工作难找,艰苦的工作不愿做,如果不及时转变就业观念,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就业。

一、影响高职生就业观形成的因素

(一)就业观念滞后于就业形势的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学生分配制度已被彻底打破,但是包分配的观念还依旧存在于社会之中,“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被家长及高职生认同,传统的就业观念仍然左右着部分高职生及家长的思维,从而造成高职生就业观的偏差。

(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

由于和市场经济配套的就业制度还未完全建立,社会上利用钱权交易实现就业的不正之风,还有一定的市场,致使“优生优荐”“优生优选”的原则得不到充分落实,造成素质高的学生不一定有好的就业单位,素质差的学生凭借关系照样能找到好工作单位的现象。这些不正之风影响了高职生就业的公平竞争,导致部分高职生心理上不平衡,从而产生一些不良的择业观。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部分家长在传统思想和观念的支配下,置子女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能力于不顾,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子女设计就业蓝图。由于家长的设计和子女的思想得不到统一,或者家长行为与学校教育相矛盾,也导致高职生择业观出现偏差。同时一些家长爱子心切,总希望孩子毕业后留在自己身边工作,造成部分学生有强烈的“恋家、恋乡”情结,主动放弃到沿海、大城市和西部等地工作、发展的机会。

(四)就业指导工作的滞后

部源于:论文的写法www.618jyw.com
分高职院校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非常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仅限于开设就业指导课,且讲授的多是就业政策和面试技巧,对就业观念、择业技能缺乏系统的指导,忽视高职生就业中出现的诸多心理问题,更缺乏相应的研究与对策。

(五)高职学生自身素质的影响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高职生人才观和成才观。高职生有较高的学习目标和理想却不能如愿以偿,又不愿从最基础、最低层、最现实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做起,造成高职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茫然和浮躁心态。

二、转变高职生就业观念的对策

通过对高职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结合当前国家的就业政策以及就业现状等,在转变高职生就业观念的对策研究方面,对高职生、学校以及社会、家长分别给出如下建议。

(一)对广大高职生的建议

1.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生大厦的基础,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取向,决定着人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和旨意去开创自己的新生活,因而它对人类的生活具有根本性的导引意义。大学三年是高职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人品人格,树立起远大的理想。
2.要有明确的学习生涯、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进行自我评估、优劣势分析,高职生可以运用企业管理中的SWOT分析,对自己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存在的竞争劣势(weakness)、拥有的机会(opportunity)和面临的威胁(threat)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对自己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估。其次,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高职生在分析完自己的优劣势后对自己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然后根据这一认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目标一定要切合实际。再次,制订行动计划。制订计划可以通过滚动计划的方法制订出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根据环境变化随时调整计划。最后,选择合适的方法和途径,高职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财力、时间、兴趣以及其他个人因素来选择。
3.要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升个人能力。首先高职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调整、转型期,劳动密集型企业仍是突出的经济增长点。这种经济特征,决定了在我国结构性就业难题的解决仍需时日,不可能提供足够多的适合高职生的就业岗位;而且,随着高校扩招和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生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两者相加要求现阶段我国的高职生必须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更新就业观念。其次高职生要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成功实现就业,必须依靠自身的实力和综合素质。理论知识厚、专业技能强、道德修养高,是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高职生要通过系统、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多层次、多阶段的专业技能培训为走向工作岗位做好职业技能准备。同时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专业实习。社会活动是高职生能力锻炼、施展才华的重要舞台;它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高职生在参加专业实习的过程中,可以熟悉工作流程、岗位要求,丰富实践经验,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4.要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身份认同。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国家出台的大学扩招政策以及人民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得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大大增加。一些大、中型城市的大学毕业生劳动力供给远远超过了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劳动力需求。适当降低高职生的就业期望值,并不表明就要放弃高职生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身份认同。作为高职生,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应对这一社会问题。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二)对高职院校的建议

1.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学校在积极建设、完善校内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要引导、支持学生走向社会,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将课外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赋予必要的学分,使之成为培养学生能力、就业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重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到社会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
2.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不仅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实时调整专业设置,还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所对应的行业实际情况,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不同的具体培养模式,以及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和工作室的教学模式。还可以请优秀的企业家或成功人士到学校来任教,让高校的老师去企业,使高校和企业资源得到高效配置,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机会。
3.要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高职院校应健全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就业切实起到指导作用。首先,抓好用工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高职学生虽然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用工信息,但对学生个人而言,学校提供的用工信息和推荐依然是学生值得信赖的主渠道。其次,做好求职技巧的指导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个人兴趣、爱好及能力特长与企业需求的关系,如何在面试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和素质,并表达出自己的求职愿望,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应做好的工作,也是高职生成功实现就业应掌握的。最后,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应成为学生达成就业协议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提供条件和服务,帮助企业和毕业生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
4.要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作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自身建设不仅是硬件建设,更多的是校企合作能力的增强以及校风、学风的建设,只有把这些都提上去,才能为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有实践经验的高职院校举办就业讲座和师资培训班;可以聘请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专家,及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总监进高职院校,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点、新动态、新方法;也可以组织专家和高职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座谈,使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使专家在交流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反馈给用人单位。

(三)对用人单位、家庭和社会的建议

1.政府从制度层面上进行宏观管理和引导。第一,完善并规范就业政策及法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用人,但可以通过制定各项政策规范引导企业用人,使就业市场不断完善。政府应了解高职生就业的实际需求,及时制定长远性的鼓励政策,并建立有效的政策执行评估与反馈机制,避免政策制定与实际情况不符和执行中的偏差。针对就业市场上的“性别歧视”“学历歧视”“付费录用”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规行为,要依据相关法律打击严惩。政府要调动企业接收高职生的积极性,提高政策的权威性,从根本上解决高职生就业的关键问题。第二,政府要建立统一的就业信息网络和就业预警系统。媒体上真假难辨的就业信息使人不敢相信,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公信力,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及时发布各种岗位需求信息。对没有前途的行业、产业或即将淘汰的产业发出就业预警,对国家鼓励支持的产业进行宣传。建设高职毕业生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同时成为新生选报专业的参考和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的依据。
2.社会应该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社会应该为高职生提供一个自由的求职环境,社会舆论应该给予高职生正面的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用人单位则应用行动助推社会正气成风。
3.用人单位的社会责任。企业单位是市场上人才的消费者,它们掌握着高职生就业的选择权、决定权,因此对高职生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然而在今天,我们一些用人单位却盲目崇拜高学历或者相反,这些现象必然会造成“大材小用”“有材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人才浪费。因此,如何运用政策层面和社会舆论消除用人单位对高职生的偏见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得知一些用人单位并不认为自己应承担高职生就业的社会责任,他们认为能够为高职生提供实习岗位就已经很不错了。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全社会都要对高职生尊重和认可,关心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否则将会导致我们的技术人才、工艺人才等在几年后大量匮乏。
总之,客观认清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形势,正确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的误区,积极探讨转变高职毕业生就业观念的途径和方法,对深化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建立旨在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科学有效的就业机制,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沈琴琴.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陶国富.大学生就业心理特征及取向[N].人民日报,2005-08-12.
[3]王晓红.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的分析[J].理论界,2004(4).
[4]徐静英,王继东.2003-2005年大学生就业心理个案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