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信息技术新课程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学教学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22310 浏览:967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通过一年的教学、活动发现了不少新的适合安徽省肥西小庙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的教学思想,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我们如何吸收更多好的教学思想,克服教学中的遇到的问题,把新课改推向预期目标就成为我们教师所关注与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中学;教学
1671-0568(2013)12-0144-02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开展已经有些年了,以前,对于新课程的了解都是来源于书刊、杂志和网络,接触的都是理论方面的知识,没有实际的教学经验。“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现在笔者有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联系起来的机会了,在工作中对于新课程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2006年,安徽省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实行了课程改革,使用的是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教材, 与原来的纲要相比,新课程标准具有如下几个特点:将教学的起点从“零起点”改为“非零起点”;强调“任务驱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课程内容有较大的拓展和深化,体现了社会需求的变化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进一步强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性、文化性;在教科书编写方面,强调渗透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动手、主动探究的思想,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供直接指导。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及通过一年来使用新教材的感受,在此笔者总结了一些在教学中的感想。
首先介绍一下我校高中一年级学生的水平。我校是属于农村中学,学生也是来自各乡镇的初级中学和中心学校,基本的信息素养不具备,只有个别学生可以理解信息技术的真正内涵,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只是会玩操作系统自带的游戏,Office软件会用的人寥寥无几,会用画图软件的同学就算班级里的高手了!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大家掌握得都不好,布置一个任务也不知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618jyw.com
道从哪里下手开始完成,更不用说一些基本的操作方面的知识了,所以来我们学校的学生都需要一切从零开始。
接着再介绍一下我校学生三年高中之后的去向。一小部分会升入到三本以上的学校学习,再有一部分学生会复读或升入专科、高职等技术类学校学习,剩下的一大部分学生将进入社会,打工或是学手艺等。介于学生最后的出路问题,笔者一直在教学中强调掌握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内容将对于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都有大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那些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学习好信息技术会有更大的意义。因为在当今这样的信息社会,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这些就是笔者要教给学生的。
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原则性的建议: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和相互合作的过程;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但是我们的学生几乎都是“零”起点,而课本是“非零”起点的,再加上农村中学学生最后的自身出路问题。由于这些原因,笔者在过去一年的教学中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意识?如何在这一周2个课时的课堂中充分利用时间?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大家思想中的“副课”地位彻底抹去,让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起来。由于学生对计算机了解和接触较少,对网络了解就更少,所以笔者在学校的微机室建立了局域网,将学生平时的优秀作品放到网上供大家一起欣赏,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又经常列举一些凭借信息处理、计算机知识取得成功的人的例子,这些人不是什么伟大的人,就是我们身边的学长、老师和镇上的成功人士,让学生感觉得到成功就是身边的事,是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可以做到的。
第二,课堂上的严格要求和对课本的适当加工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教育公平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确立科学教育观念。由于“非零”起点课本的难度较大,笔者在教学上做了大胆的删节。比如必修课本的第五章数据库部分,只做了简单的讲述,使学生对数据库方面的知识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但是课本上有的内容又作了深入的、详细的阐述,对学生作了具体可行的要求。另外,在上课时,也取用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代替课本中学生不熟悉的事例,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是学生熟悉的例子,增强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的心态和能够学好的信心。
第三,设计一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供学生选择。因为学生兴趣多样,认知能力和水平有高低,有差异,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应设计成多层次、多样化,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同时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与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任务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可操作性,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效果。利用课余时间补缺、补差,将那些操作上起点很低的同学组织起来,手把手教会他们。这样做一方面解决了教学上的问题;另一方面树立教师的个人威信,可以将严谨治学、认真工作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在人格上给予身教,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和起到榜样的作用。
以上就是笔者这些年教学生涯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主要的宗旨是:将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尽其所能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和在不经意中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价值。笔者要给予他们的不仅是知识方面的提高,更多的是方法和技能的提高,和情感方面的陶冶。
由于工作的时间不长,以上的看法还是十分浮浅的,具体方法也待进一步改进,但笔者相信凭着一腔热情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开放、发展的反思心态,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重建新的教育价值观,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定会将教师生涯描绘的越来越美好,越来越精彩,让学生成长为一个积极的、热情的、对社会充满信心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信息技术基础教师用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7).
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