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养加强学生空间定位训练,提高地理基本素养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25160 浏览:11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空间定位是学好地理的入门和基础。从近几年高考综合题来看大多从地理空间入手,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最终解答问题。如果考生对地理空间判断错误,则一切都无从谈起。如何正确判断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空间联系的规律,已成为地理应考的首要问题。

一、强化空间定位的重要性,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

通过课堂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明白空间定位是地理的门槛和工具,而且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地理空间位置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只有掌握区域空间定位,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对于刚进入高二的文科学生由于基础较差,上课时老师常常会发现学生对地理空间位置不熟悉,作业做起来比较困难,对地理科学习有畏难情绪。所以老师有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熟悉地理空间位置,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

二、了解空间定位类型,明确其学习方法

(一)地理坐标定位法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在空间定位时可利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法来记忆。如河西走廊地处祁连山北部,而祁连山大约在40°N、100°E附近。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

(二)海陆位置定位法

某一区域或深居内陆,或大陆东岸或西岸,或被海洋所包围。特别是在掌握各地气候时,大陆东西岸和内陆地区的气候特征要很大的区别。

(三)相对位置定位法

与周围地理事物在方向、距离上的比较,确定其地理位置。如太行山以东为河北、以西为山西,洞庭湖以北为湖北、以南为湖源于:职称论文www.618jyw.com
南。黄河“几字型”上方为河套平原,左侧宁夏平原,右侧山西和陕西的分界线。

(四)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法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包括大洲、国家、省区、湖泊和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分析定位,如黄河为“几”字型,长江为“V+W”型。

(五)典型区域特征定位法

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如非洲热带草原的斑马,江南丘陵的红壤。

(六)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

代表性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现代建筑物,文化现象等。法国的艾菲尔铁塔、西藏的布达拉宫、四川九寨沟、云南傣族的泼水节等。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活动,多渠道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空间位置

在地理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们能在到轻松环境下掌握一些相关知识,并且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高二开展地图知识竞赛,拼图能力竞赛;漫游神州等科技游园活动;并结合中国及世界各地方风光名胜图片、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地理事物进行猜谜活动。

四、构建初步的空间定位地图模型

空间定位前提是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做到“心中有图”。所以,平时学习要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牢固、准确的“定位”,逐步在大脑中形成“经纬网”。首先在《区域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在地图上确定各大洲的空间地理位置,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具体要求先掌握各大洲主要纬线和纵贯各大洲的经线,通过掌握重要经纬线的同时大致确定其大洲东西部位置。在中国地理中掌握中国的四极和每隔10度经线和纬线所经过的地方。其次,在学习世界主要大洲、主要国家和我国主要省区的轮廓时,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能结合部分的生活实例就更完美了。如意大利像穿着高跟鞋踢球,法国像一个六边形。在学习中国政区时我把每一个省的轮廓用幻灯来展示,同时要求学生与你的想象联系起来。如湖南—男子头、江西—女子头、广东—大象头、云南—孔雀、青海—兔子、黑龙江—天鹅、山东—卧龙等。第三,为了让学生养成读图习惯及尽快掌握空间定位,可以要求每位学生自备一份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挂在家里,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经常接触和观看。上课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展示地图加深学生印象,并经常性的让学生自己查找地图,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积累自然而然就给记下来。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强化,学生再也不会像开始时那么茫然,看到读图题不知所措,大多数的学生能较准确进行某一地区的空间定位。

五、系统化训练构建心理地图,提高解题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要靠反复的识图、用图,积累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地图形象的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地图作为主要教学媒体,用图像开路,感知优先。老师要经常把在脑海中的空间图给展示出来,做到即使无图心中也有图,特别在讲授新课时,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并尝试绘制最简单的地图或者知识结构图,以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和“大脑制图”能力。学生要围绕地图记地图笔记、分析地图信息、绘制地图,在长期读图、绘图的认知环境中熏陶。久而久之,一幅幅图像便储存在心中,构成大脑图像知识体系,变成“底图(框架图)”。在已经形成的网格状心理地图上叠加六大板块图、13大气候区图、洋流模式图等,丰富我们的心理地图,让空间定位的地理参照物变得更丰富。进一步精确该区域各地理事项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例如,在分析某区域地理特征时,我们主张 “把根分析”,即从地理位置开始,确定该地区在全球的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等,进而推导出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以此分析农业、工业、商业的发展与交通、城市的分布及特征等。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定位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地理素能、开发地理思维能力、促进地理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