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实词“体味”让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更有效

更新时间:2024-03-23 点赞:5648 浏览:15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过程中运用“体味”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起学生解题的成就感,同时精选习题,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以文化知识做点缀,让课堂更有内涵,向课堂要效果。
文言文三味教学法,不仅适用于平时的文言文教学,而且同样适用于高三文言实词的复习。特别是“体味”这一环节处理得当,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能有效取得教学效果,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那么在高考文言实词复习时怎样才能有效发挥“体味”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呢?

一、善于引导学生调动已学的课内知识,灵活迁移,激起学生解题的成就感

高三的考试压力,使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苦恼:学生不爱听,老师不爱讲,课堂教学气氛沉闷。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很好地渡过这个阶段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着重加强以下几点:首先,用课本知识夯实学生推断实词能力的基础,培养他们利用已学知识推断课外文言实词的能力。课前下发精心准备的学案,要求学生上交,通过批改,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重新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逐步强化教材在头脑中的印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争取让学生稍微动动脑就可以想出来,让他们产生解题的成就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有乏味的感觉。另外,还要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无论考试形式怎样变化,考试内容都应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过的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大家基本能力的迁移。
比如笔者在批改学案时,发现这道题目学生做得不理想。“陶澍就擢巡抚(2012广东卷)”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加点字“擢”的意思,让笔者倍感意外,同时这也小小打击了他们做题的积极性。笔者在课堂上就把这题改为“宠命优渥,过蒙拔擢”,学生看到这个熟悉的句子(出自已学的《陈情表》),马上推断出“擢”意为“升迁”。笔者趁机再投影这个例子,学生就会自己推断、辨别这个“擢”也应理解为“升迁”。迁移于课文的实词,他们就会饶有兴致地进行推断,如“后咸丰中乃卒行之”(2012广东卷)学生就会联系:《赤壁赋》“而卒莫消长也”,得出意思是:最终。又如“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联系《鸿门宴》中的“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意”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这样一来学生复习课上就会产生成就感,并形成一种意识:高考考的都是我们上课学的。课堂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精选习题,激起学生的阅读,以文化知识做点缀,让课堂更有内涵

首先,在引领学生复习时,教师一定要仔细选取材料。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究热情、强烈的研究渴望,提高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同时材料的选择适当增加趣味性,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把文言文看成是高考路上的“拦路虎”。
其次,用文化知识做点缀,增进理解,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很多文言文材料中都涉及到古代的一些礼仪、官职、行政区划以及文化常识的内容,学生也比较感兴趣。在引领学生分析文段内容时,适当穿插一些,可以使学生增进理解,也可以使课堂气氛不至于过于沉闷,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阅读兴趣。
在本节课选材时,笔者就有意识的选了下面几则颇有意思的材料,同时在材料处理上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做到了以“趣”带“效”。
第一例: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古今谭概》
在设题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弄璋、弄瓦作什么理解?从学生做的情况来看,主要出现了三种答案:一生男、生女;二男、女;三生女、生男。上课时让学生判断哪个答案符合语境要求,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分析说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如“我夫人有娠”(娠:怀孕)、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618jyw.com
“果双生一男一女”、“璋也弄,瓦也弄”,故而判断出“弄璋”意为“生男”,“弄瓦”意为“生女”。在肯定学生的推断过程与答案后,笔者发现学对“瓦”有误解,他们带着嘲弄的口吻揶揄女生,把“瓦”想当然的理解为“瓦片”,认为女生不值钱。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就以质疑的口气问全班同学:“瓦”是“瓦片”吗?”学生一片沉默,用渴求的眼神望着笔者,笔者知道现在是学生寻求知识的一个很好的契机。于是笔者抓住时机让学生知道何为“璋”,何为“瓦”。何为“弄璋之喜”,何为“弄瓦之喜”。“璋”是好的玉石,是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给儿子“璋”玩,一方面是希望他将来有玉一般的品德,一方面又希望他能做官,可以“光宗耀祖”,后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给女儿“瓦”玩,是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红,是一个干家务的好能手,将来可以做一个贤妻良母,所以哪户人家生了女儿称之为“弄瓦之喜”。当然这是古代“重男轻女”思想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兴趣的话,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那么课堂的复习效果就会很明显。
再如下面故事性比较强的一例:
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09年湖北卷)
问:“庶几”怎么理解?
学生运用前一例的语境推断法,结合上下文,寻找出有效信息,“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觝触”、“而儿痴,竟不知怪”、“……其一惧”,推断出“庶几”就是“希望”的意思。
在学生兴致盎然之时,笔者趁热打铁展示了下面这道颇有难度的语段。邢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直。及断狱之日,叔鱼抑刑侯。邢侯杀叔鱼与雍子于朝。韩宣子患之。叔向曰:“三奸同罪,请杀其生者而戮其死者。”宣子曰:“若何?”对曰:“鲋也鬻狱,雍子贾之以其子,弄侯非其官也而干之。大以回鬻国之中,与绝亲以买直,与非司寇而擅杀,其罪一也。”邢侯闻之,逃。遽施刑侯氏,而尸叔鱼与雍子于市。
如何理解加点字:戮和鲋?
学生反映语段看不懂,笔者引导他们运用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找到人名专有名词:邢侯、雍子、叔鱼,这样一来他们就基本能看懂。但对两个加点字还是不能理解,笔者就引导他们运用刚才的语境分析法去推断。学生也很好奇,充满了探究的,因为“戮”字在平时我们都理解成“杀”,但是在这个语段中,“戮”的对象却是“死者”,解释成“杀”,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不合情理。他们就饶有兴致的希望从相关语境中获取答案。后来有学生说是不是“曝尸”的意思,笔者请他讲解一下,他从哪里推断出“戮”有“曝尸”的意思。学生说,语段中主要出现三个人邢侯、雍子、叔鱼,而其中两个人雍子、叔鱼被邢侯杀了,他们是“死者”,而下文又有“尸叔鱼与雍子于市”的文字,从而推断出“曝尸”的意思。他的解释得到了同学的一致肯定,最后他们认为“戮”的意思就是“尸……于市”或“曝尸”的意思。有了这种联系语境推断实词含义的成果后,学生兴趣马上高涨,表现出对“鲋”字推断的热情。有学生联系这句“鲋也鬻狱,雍子贾之以其子,弄侯非其官也而干之”,联系前文推断“弄侯”为“邢侯”,“鲋”应为“叔鱼”,笔者问其他同学怎么看待这个推断,学生肯定说对的,笔者也及时的肯定了这个同学的答案。笔者看到这个同学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兴致很高。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
而课堂培养的这种兴趣,在课后能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例如学生在做下面这道课外作业时,也以极大的热情灌注其中。
要求翻译划线句。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学生对“勇”有争议,一种认为是“勇敢”的意思,一种认为是“鲁莽”,他们争执不下就来问,笔者让他们各自讲讲推断理由。后学生联系语境一致认为有人说季布不好,所以应理解为“鲁莽”。所以整句译为:又有人说季布鲁莽,借酒使性难以接近。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课只要我们老师用心处理文言文“三味”中的“体味”环节,在课堂中善于引导学生调动已学的课内知识,灵活迁移,激起学生解题的成就感以及精选习题,激起学生的阅读,以文化知识做点缀,让课堂更有内涵。课堂可以充满趣味,高考复习也会很有效果。
(毛春芬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象山二中 31573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