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探究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8493 浏览:327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整体素质为目标,通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关键词:语文; 学习; 探究
教学实践表明,综合性学习课是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一体的实践活动课。然而这样的综合性活动课在农村小学却形同虚设。

一、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分析

新课改以来,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但期间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教师课程意识淡薄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为切入口,借助语文实践活动构建符合自身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但目前农村语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仍把课程资源理解为教材或教师教的材料。于是,“教教材”成为很多农村教师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常态,即使是现有课程资源,也有教师未能“吃透”,未能创造性地“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更新”教材,更谈不上独立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班本特色、师本特色、生本特色、乡土特色的课程资源。

(二)学生主体地位弱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进行的学习,是自我构建的过程,是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但目前的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并没有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弱化了。

(三)合作流于形式

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但在当前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合作学习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一是以为“合座”即“合作”,分组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小组成员没有角色互补,未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二是以为“讨论”即“合作”。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要么各说各话,要么你推我让,教师袖手旁观,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没有对学生应如何倾听、如何质疑、如何主持等人际交往及合作技巧进行必要指导。三是合作学习中成员分工没有层次。四是合作时间过短,使得学生的合作探究名存实亡。

二、应对策略——立足现状,开发教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抛弃课本中的材料,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自行开发一套教材,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现状,开发教材。
农村小学虽然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但是也有着得天独厚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学生随身携带的“家乡”。我校学生的基础虽然较差,可是由于他们在一起学习,不仅是各个地方学生的融合,更是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他们带来源于: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了浓浓的乡音,带来了家乡丰富的民俗风情,带来了对自己以前生活无法割舍的独特感受,他们的生活阅历比城区学校的学生丰富得多,这些都是城区的学生无法拥有的。

(一)利用方言开发校本教材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国家地域广阔,由于汉字语言的特殊性,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方言。这些方言不仅在声凋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使得我们说普通话时也带上了这些音调。比如,我们武义人讲平翘部分,会带有尖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太能区分得出来。然而对于这些细微的语音缺陷,我们一般人是很难发现的,但是外地新生却能轻易地听出我们普通话中的缺陷。正如我们听许多江西人说n、l不分一样,把“男”说成“蓝”。因此,我们就可以以这个为基本点,学好我们的普通话。在设计这样的活动时,一般都是以刚来的学生为主,一来因为他们更敏锐,二来也可以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找到自信,有信心说好自己的普通话,使他们“敢说”。
这个环节的活动,一般是安排搭配读课文,不同省市的学生坐在一起,轮流读文,由外来新生任组长。一学生读,其他学生听,唯一的任务就是找出学生中的语音缺陷,然后大家一起交流,一起读准课文。

(二)利用风俗民情开发校本教材

学生说得准确、“敢说”之后,还要教他们“会说”。我校学生的写作基础都比较差,表现为语句不通顺,没有写作素材,作文生搬硬套,对作文不感兴趣,“不想写、不会写”。要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就要先使他们“想说、会说”。说得有条理、有内容。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学生“想说”的呢?我以为可以开发学生的家乡背景——说家乡美。
利用这些风俗民情,丰富学生的生活,锻炼学生的能力。对于外地人来说,他们对于家乡的情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从学生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材料都是经过学生充分准备、整合的。在这个准备、整合的过程中,我觉得学生已经在无形当中发展了信息筛选能力和收集能力。而在表述的过程中,他们发展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当他们柞备的材料得到班里其他同学的认同时,说的学生又会无比自豪,因为他们体会到了成功者的乐趣。同时,听的学生犹如走进了_另一个神奇的世界,他们注意力集中,在无意间培养了他们认真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任何新生事物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时间的考验,需要等待人们的充分认识,所以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重要性,然后才能教育、影响学生。当然,要想真正发挥综合性学习的作用,仅靠我们的一点探究是不够的。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培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我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給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
第二步:读文,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置疑。
第四步,读文,背好词、佳句、好段乃至全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节、段,创造性讲述课文内容,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对作文由“厌写”变成“乐写”。 我以为,要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爱写作文,能写作文,就应该在重视激发兴趣的的基础上,也要重视作文能力的培养。因为兴趣的产生可能源于偶然,也可能是一时的冲动,但要真正使这兴趣转化为动力,使学生对写作文乐此不彼,还必须有较强的作文能力。因此,要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要重视兴趣的激发,更要重视兴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的源泉。 首先,要从他们喜欢做的或看的、听的事入手,为他们提供写作的素材。老师可以抓住学生爱玩这一特点,也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在学生玩够了,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和兴奋还没有消失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那就容易得多了。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遣词造句,蒙篇布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就让学生一次小练笔。
要提高写作能力,还必须多读多写。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造多读多写的条件,平时要求他们多注意生活中的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还要求用一定的时间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每星期抽一定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一两篇好文章。师生共同细细品尝,从而达到学习写作方法,品好词、佳句,练写作能力的目的。我要求学生每周坚持一篇小作文,两周一篇大作文。经常坚持记日记,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授之以“渔”,不能授之以“鱼”,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