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主动性初中数学教学之发挥学生主动性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21869 浏览:962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主动性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由于教师满堂灌,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下降,无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明每次课的学习目的,即课堂上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堂课学习内容的价值,即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何联系,对学生今后发展有什么意义;最后教师还应该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何种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自我评价,开发学生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融情于教,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撞击,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涅相曾说过“数学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发展”。由于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决定了学生的兴趣不是持久稳定不变的,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学生学习时的情绪,课堂“双边活动”的气氛,教师授课是否生动以及师生感情是否交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增加“感情”投资,加强“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推动和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正说明了“兴趣和情绪”的重要性。”为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执教过程中要以心换心,以爱换爱,融情于教,用自己的情和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相信数学课定会变得生动、活泼,充满感情和生机。

二、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为此,数学教师在施教时应融境于教,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这便要求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现有心理和智力水平精心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触境生思,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性,让学生在迫切需要下主动去学习、建构,为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再创造营造氛围。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具体体现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双边活动”实质是师生的思维与行动的“互动过程”。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与学生产生“共鸣”,并始终并肩站在对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的“前沿”。这师生思维行为的“双向交融”,才是真正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实质体现,教学才会收到最佳效果。在参与“双边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起点,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
数学学习活动就是通过学生自身主动的建构,使新的数学材料在学生头脑中获得特定的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618jyw.com
意义,这就是在新的数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新信息时,应充分激活他们头脑中先前的知识经验,通过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才能建构新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把设置问题阶段的起点和要求放在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上,要把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的概括性和包容性的大小和顺序、以及学生的可能性,设计成几个阶梯依次呈现给学生,使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动力保持在最活跃的状态,以不断激励学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增长率、降低率问题)”时,就从学生的零花钱说起。一开始,我提出几个问题:
问题(一):我们班张华同学的父母每个月都给他零花钱,一月份张华用了100元,以后每个月都比上月增长10%,张华二月份用了多少钱?三月份呢?四月份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问题(二):我们班张华同学的父母每个月都给他零花钱,一月份张华用了x元,以后每个月都比上月增长10%,张华二月份用了多少钱?三月份呢?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吗?
问题(三):我们班张华同学的父母每个月都给他零花钱,一月份张华用了100元,以后每个月都比上月增长,三月份张华用了121元,问

2、3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是多少?

问题(四):我们班张华同学的父母每个月都给他零花钱,一月份张华用了100元,以后每个月都比上月增长,张华前三个月一共用了331元,问

2、3 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是多少?

问题(五):如果每个月用的钱都比上个月降低,求平均每月的降低率是多少?它与前面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问题(一)是小学百分数应用问题,学生既有生活实践,又有知识积累,很快就能解决,还能发现第n个月的零花钱可用代数式100€祝?+10%)n—-1表示。问题(二)是在问题(一)的基础上用字母表示数,把100换成X就可以了。问题(三)和问题(四)都是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所不同的是问题(三)的相等关系式为:第三个月的零花钱=121元;而问题(四)相等关系式为:第一个月的零花钱+第二个月的零花钱+第三个月的零花钱=331元,问题(五)是把(1+10%)改成(1-10%)其他部分一样。我这样进行教学设计,很好地把握住了小学百分数应用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增长率(或降低率)问题的联系,用小学百分数应用题这个教学起点,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运用迁移类推的方法,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建构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增长率(或降低率)问题”这一新知识。
(2)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在教学时,要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教法,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设置一些让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读一读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汲取知识,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