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及评价初析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4965 浏览:131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教学模式总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教学对象和内容而产生或构建的。我们所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基于现行的教学环境,运用于普通教室和多媒体电教室,也可以变化着运用于计算机网络教室。从学科应用的角度可以适应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

1.1 目标呈现定向激趣

目标呈现定向激趣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学习新知的兴趣或动机,调动探求知识的。
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形成良好的课堂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气氛为切入口。教师简短的导入及目标呈现,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进入合作讨论阶段。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自学探究的权利。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在认知过程中,人的情感和情绪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兴趣和探求也是人的素质中非常重要的“情商”因素,应该着力培养,不可忽视的。

1.2 小组预习合作讨论

教师应把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好的小组合作任务以作业单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以使学生在小组中有目的地预习。教师巡视指导工作,指导学生合作讨论,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在小组预习时,教师应把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好的小组合作任务,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各小组,以使学生在小组中有目的地预习。在小组预习中,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对所学知识合作讨论进行整体把握、怎样对知识进行抽象分析、怎样找准知识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小组预习,使得在小组内这方面能力较差的一些学生获得组内帮助,逐渐对小组预习感兴趣,能力也随之提高。
在小组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也可小组内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各抒己见,发表每个个体的主见,形成小组意见。为了照顾组内学生之间的差异,每组作业单上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当然更应有需要组内合作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对合作讨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要能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合作讨论是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良好形式,通过合作讨论,组内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形成概括能力;广收信息,增强主动探究的能力;大胆交流,提高交往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由于大家交流意见所形成的气氛与互相启发的影响,使得每个参与者的思维进入了最佳状态,因而产生了最佳的群体合作效应。系统论的原理还启示我们:人的大脑思维和信息系统必须呈开放状态,不断和外界实现信息的交流,才能激活思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新的思想,迸发创新意识。所以,教学中多向交流的真正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1.3 组际交流适时点拨

小组合作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组际交流,促进学生观点与认识的升华,教师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有目的的点拨。
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组内成员对所学知识已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过渡到组际交流中,各组代表纷纷发表本组合作讨论的初步成果,让每一位同学能从各组的交流中综合意见,做出完整的、较理想的结论,使每个学生感觉到合作的力量大大超过个体的力量,认为自己和小组是不可分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应适点拨。值得一提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点拨与传统教学中的讲授有很大不同,它可以在组际交流中解决,也可以在组际交流后解决,但要求简要清晰。通过思维的训炼和对思维的成果进行交流与辩论,范例与变式的剖析,以达到明辨认识,消除错误的看法的目的。

1.4 小组评价反馈补救

通过前面的组际交流,各组学生都得到了本组及其他组所研究的问题和结论,他们可从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老师要适时做好反馈补救,让学生更好地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当学完一部分内容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评价的对象应以组为单位,基本上不针对个人;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测验)等。当然,这种小组评价并不等同于传统的评价,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因此,通过小组评价,小组内的同学能互相取长补短,特别是原来一些得不到表扬的学困生,在小组内经常能够得到同组同学的鼓励,有时还能得到全班的掌声,将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高涨。通过小组评价,许多学生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反馈形式是多样的,不应强调千篇一律。可以是学生自主反馈,也可以是学生集中补救。个别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个别点评。共性问题,教师可进行集体讲评。但要求时短量大,高效低耗。交流与反馈形成的信息传输的封闭回路,有助于信息的校正。系统论的观点同样可以适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查与反馈,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1.5 巩固成果拓展创新

巩固合作学习的成果,检验合作探究的效果。通过激励与肯定带动学生进入一个求知的新境界,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
这一步既是对合作成绩的巩固,又是对合作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在此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合作探究。
巩固性原则是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没有得到巩固的知识和技能是谈不上真正掌握的,甚至还算不上基本学会。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认知建构主义理论来说,学习者的认知是在主动建构的基础上完成的,是在调动了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因此,此时学生主动建构的基础更加成熟了,已经进入“愤”和“悱”的境界了。

2.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体系

2.1 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的评价应该体现出评价的多元性、整体性、过程性,遵循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可持续原则,充分发挥出教学评价对教师改革课堂教学很好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我们做出了如下的思考:
2.

1.1 评什么?

对一堂课的评价,虽然没有一个完全公认的标准,但是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我们认为,评价的内容应把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作为对教师评价的重点,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一堂课的优劣。在吸收传统课堂教学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把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分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教师的基本素质三个部分。
2.

1.1 教师的教学行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教师评价: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教学内容的处理与转化;教学设计的营造与管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
2.

1.2 学生的学习表现

课堂上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教师的“教”,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这是新课程提出的新理念,只要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关注学生的“学”: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否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亲历探索的过程,从参与的广度、深度和创新程度来考察;学生学习效果。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部分。
2.

1.3 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观念、教学态度、教学基本功。

2.2 怎么评?
我们设计出《课堂教学评价表》对课堂教学进行量分,力求客观、公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分量表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合作成分。

2.1 学生发展性评价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生命、关注人格、关注尊严、进行人性化教育,承认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的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而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新课程应注重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由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以学生掌握多少学科知识为唯一标准,而是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不再限于对学生的甄别与选拨,更在于为学生提供反馈以改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其目的是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成就进行鼓励和肯定,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我们对学生发展性评价主要包括:日常学习评价、月度综合性评价、考试评价和学期综合性评价等。

2.2 日常学习评价

日常学习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为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
月度综合性评价
考试评价
考试是终端性评价的一种体现,考试对检测学生的学业情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态度等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作用。评价中,我们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开闭结合,突破考试方式;尊重个性,体现人文关怀;成绩评定,注重平时表现。

2.3 学期综合性评价

综合性评价应该充分体现出学生一个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学期的全面表现,建立在对学生日常性评价与月度评价及考试评价的基础上进行。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