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教学质量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深思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34428 浏览:1580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九年级历史月考结束后,学生们和以往一样,聚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答案。但这次有别于以往,同学们因一道选择题进行了激烈争议。
原题如下:
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是指: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命运
正确的答案应该是B,即“成立了中华民国”。对此,很多学生虽然认可,但同时认为其他几个答案也正确,因而激烈的争议仍在继续。有的学生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皇帝都没了,哪来的封建制度?有的学生认为,帝国主义国家应该被赶出了中国,否则哪能成立中华民国?有的学生认为,孙中山从小立志改变中国命运,既然成立了中华民国,中国的命运肯定也改变了。面对学生们的种种“认为”,几位历史老师非常尴尬,陷入了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如何才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呢?

一、追究问题根源

针对学生的争议和困惑,结合本人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我认为问题不在学生,而在授课教师。或许,对于历史老师来说,上面问题很简单。但是,老师们应该深知,我们授课的对象是一群求知心切的初中学生。他们相对我们来说,知识匮乏,理解能力有限,逻辑能力急需提高,我们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方法教育他们,用我们的标准衡量他们。
针对上面问题,或许你认为该教的都教了,果真如此吗?试问以下几点:(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你强调“封建帝制”与“封建制度”的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618jyw.com
区别了吗?(2)辛亥革命胜利后成立中华民国时,你帮助学生分析了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状况吗?(3)辛亥革命胜利后成立中华民国时,你帮助学生分析了当时国家的命运趋势走向吗?(4)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你组织学生讨论了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了吗?如果你都做到了,或许上述“激烈争议”就不会发生了,即使发生了,也不会“激烈的争议仍在继续”。
由此看来,针对学生的争议和困惑,我们教师应首先反省,要追究问题根源,调整教学方法,设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思考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与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本人从教历史多年,并经常与校内外历史教师交流,觉得以下方法可以尝试。

1.课前: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规划本节课的教学。

首先,了解学生对已学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明白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例如,学习八年级下册历史时,先了解学生对以前历史学习的总体认识、采用什么方法学习历史,是否对历史课感兴趣,本学期对历史学习有何期待,对老师有何建议等,然后了解学生对三大战役的掌握情况,以便为学习新知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做准备。

2.课中: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针对问题进行教学。

课中教学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的思维往往与问题的提出密切相关,因问题而深入,并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结合教科书的相关内容,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围绕问题边看、边听、边思、边议,打开学生思维大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学生学习自觉性欠缺,但思维活跃,这就要求老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问题式教学法既普遍,又有效。这种方法运用有三种形式:(1)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思考、感悟、讨论,然后由老师进行指导和释疑。(2)老师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发现并生成疑惑,进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3)老师或学生提出带有学习价值、可研究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等,最后,师生讨论、总结和反思探索、论证过程的经验和教训。使用时应该注意,设计问题要科学,创设问题要有启发性,还要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和注意适用对象的广泛性。力争使问题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即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课堂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
当然,比较法教学也必不可少,特别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进行总复习很好。
其实,教材中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活动课,很多历史老师没能充分应用它,甚至将它视作多余。殊不知,通过活动课,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更能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复习、串联和活用,还能就疑难问题通过讨论而解决,于师于生有百利而无一害。建议老师们重视起来,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3.课后:想方设法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力争改进后续教学。

老师每上完一节课,都应该及时进行反思。想方设法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这样的反思才有意义,才会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经验。及时批改学生作业,这是老师一般的常规工作,也是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
此外,我还规定:学生课后如有问题,除可找老师询问外,还可把问题反映给历史课代表,以便集中解答。这样,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学习困难,还可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为后续教学创造条件。
记得学习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后,一位学生课后找到我并问:诺曼底登陆后,盟军为什么能势如破竹?对于这个问题,书中没作讲述,这就要求老师适当引导学生结合当时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同时也提醒我不能用老师的知识能力去衡量学生,否则教学质量恐怕很难提高。
各位同仁,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是我们共同的愿望。虽然我省历史中考只有70分,且开卷考试,但毕竟还有一席之地。更重要的是历史教学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要使学生懂得“以史为鉴”,全面发展,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安徽省当涂县大陇初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