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学生朗读兴趣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14588 浏览:594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从孔夫子到陶行知,几千年来,他们便是让学生认真朗读范文。在这朗读的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了审美的教育,陶冶了精神情操,发掘了知识瑰宝,提高了鉴赏与成文能力。事实证明,注重朗读教学,这个为古人沿用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摈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发扬。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往外泼洗澡水时,连同坐在浴盆中的婴儿一齐倒掉,这种做法是最愚蠢的妇人也不取的。”当今的语文教改,对传统教法中有生命力的“婴儿”,非但不可横扫,而且应该倍加钟爱,并促使其成长。需要正视的是,朗读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正视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练习,让学生在读中“感知、领悟、体验、提高”。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以及多方面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把朗读训练分为“默读、阅读、朗读、诵读”四个阶段,然后明确每个阶段要达到不同的目的,并用一个“情”字把这四者联接起来。默读——感知;阅读——领悟;朗读——体验;诵读——提高。由浅入深,由点及面,体会作者感情,引起心鸣,做到“文未出口先有情”,以达到提高朗读水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一、默读中品味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理解词语是理解全文的基础。指导学生在默读这个阶段品味词语的感彩,是朗读能力培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课堂上我经常指导学生在默读的时候,用“换词”的方法品味词语。把句子中需要推敲的词语,让学生换一个词试试,两相比较让学生品味出哪个词语好,并说出理由。如《开国大典》一课,“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我让学生思考“投向”可不可以换一个词,为什么?在引导学生换成“看着”、“望着”品味读后,学生很快理解了“投向”用得妙,妙在让读者感受到了人们对的无限敬佩之情,朗读时学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丰富感彩的感知。课堂上我还指导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用去掉重点词的方法对比读,两相比较让学生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从而唤起学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读出感情。如《火烧圆明园》一课,“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我让学生把“凡是、统统、任意”等重点词去掉后对比读,学生通过读就感悟出了,加上重点词才能突出侵略者的贪婪、残暴与野蛮。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学生很自然就读出了感情。

二、在阅读中领悟

句子是构成篇的直接单位,往往能表达相对独立、具体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句子的赏析,指导学生去领悟作者的独特情感。在这个阶段,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找出文中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品读。例如《开国大典》主要描写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场面,体现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自豪、激动的心情。引导学生品读描写群众队伍的有关语句,感悟中国人民无限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其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的是群众的五个“一齐”的动作。教学中紧扣五个“一齐”,找出分别在哪些语句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心情,多层次朗读、品读,从而领悟中国人民的自豪、激动、崇敬和热爱。

三、朗读中体验

品词、析句是对语言的局部把握。要通过朗读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在这一阶段,要利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如:范读、领读、趣读、分角色读等。范读可以是教师读也可以是学生读。范读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模仿,而是听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最后一分钟》一课,在一开始,我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配乐范读的录音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读出来,学生在自己读的时候,就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情”与“文”的结合。在理解了全诗的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后,我又让学生听配乐录音范读,这下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了,当他们自己读时,我被深深感动了。需要正视的是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让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领读,就是让全班学生听出“正确、流利”的标准是什么,并以此来自觉要求自己。趣读的练习更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做填空练习:“()地说”学生会填“(兴高采烈)地说”“(垂头丧气)地说”“(热情)地说”“(冷淡)地说”等等。然后让一个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让其余同学评判,这样就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分角色朗读对于对话较多课文是必不可少的朗读手段,如《晏子使楚》一文,情节生动,对话丰富,是非常有利于分角色读的。可以几个同学为一组,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演出课本剧,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练习又是提高。

四、诵读中提高

古人曾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如何才能使学生对朗读达到“乐之”的境界呢?在课堂中我经常启发学生:“你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文中所写的每一个文字都是你亲眼所见,内心所感。你要通过诵读把内心的感受传染给别人,这样你的文章才有价值。”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当学生读到“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学生把自己当作主人公,自然而然流露出心中的渴望:“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通过这样的诵读,学生朗读水平必然会显著提高。再加上教师、同学及时肯定,学生必然会把朗读当作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不仅是课文,久而久之,在读自己的作文时,也会流露出真情实感。这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让学生在“感知、领悟、体验”感情的基础上提高朗读水平,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他们接受优秀作品的美好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