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培养学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4677 浏览:103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读写听说能力,而读写听说都和思维密切相关。特级教师宁鸿彬指出,如果一个人思维不敏捷,思路不开阔,思考不周密,思想认识不深刻,思维缺乏创造性,那么他的读写听说都不可能是高水平的,所以,当前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法的改革,而是把改革的触角深入到学生思维领域,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下面,就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作如下思考,以抛砖引玉,求教同行。

一、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激疑、设疑、辨疑、析疑

1、激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学习的动力。为此,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
2、设疑。在课堂上,如能教会学生真正抓住文章的疑点,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用问题堵一堵,塞一塞,学生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形成强烈探求的局面,从而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辨疑、析疑。

(1)教学,放开学生手脚。学生辨疑、析疑时,教师无论如何不能以自己思考问题的范围给学生“画地为牢”,叫学生“就范”。学生思考问题有时由于某些因素的触发,会突破习惯性思维的羁绊,闪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2)灵活运用各种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仓库”里的知识,在教学语言文字时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教学中比较的天地十分广阔,古今作品之间、中外作品之间、同一作者不同作品之间、文章的遣词造句、材料的选择剪裁等,都可以通过比较对学生的语言思维进行训练。

二、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

学生必须把握好语文基础知识。但把知识涵盖仅限于教材,学生的视野将是狭窄的。人的“知识量”与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摘自: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在一定程序上是成正比的,没有广博的知识面,就谈不上思维能力的真正形成,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学习环境,进行大容量的课内外阅读。
教师要善于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博览的兴趣。要经常推荐文艺作品、科技读物,对报刊杂志上的时文进行评价,举办读书会,读书经验交流会,指导书刊的购买与阅读,做读书摘记和阅读卡,让他们懂得怎样查阅工具书,怎样收集与主题、论题有关的材料,这样阅读的积极性、翻阅材料的积极性就会大增。

三、教师主体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理论修养,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自身要具有创造力,乐观大方,不墨守成规,能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气氛,尊重学生创造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应该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对喜欢质疑,喜欢提高问题、回答问题超越课本的学生应持热情欢迎的态度;要爱护学生超过教师,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虽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系统训练过程,但只要我们真正加以重视,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加以科学训练,是能够获得成功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