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小学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22382 浏览:977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小学生的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他们在各个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方面的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局限,往往对一些事情或问题缺少正确地认识,从而产生一些困惑,因此给他们带来不稳定的情绪。为了让小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小学阶段必须破除单纯的智育观念,积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把保护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把心理价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1003-2851(2013)-01-0094-01
小学生处在少年儿童时期,他们思想单纯,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加之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大多受到双亲家庭的溺爱,心理素质脆弱,这样对他们以后的成长相当不利。而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快速时期,由于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的限制,对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者自身身心的发展变化等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带来紧张、烦恼、焦躁等情绪,形成某种心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更关注每一位小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他们的尊严,更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日常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人际关系焦虑。小学生的交往需求,往往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扩大,但他们的交往能力如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却往往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常常由于交往不当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假如矛盾不能得到及时处理解决,就容易形成暴力对抗、封闭孤独、派别流动或不良的心理。(2)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容易受到所处的客观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的不利影响。例如:家庭的纠纷、父母的离异会造成孩子抑郁和焦虑;社会不良风气、人际复杂关系会造成孩子内心矛盾冲突与困惑疑虑;而教师严厉或放任,也会造成孩子对抗情绪或退缩畏惧等心理问题。(3)在平时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挫折与焦虑。由于现在我们的教育还远远摆脱不了应试教育,从小学到高中,分数一直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家长或者学校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学生把学习视为畏途,恐学、厌学的心理加剧。在这种情形之下,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学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自己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要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那么,怎么才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呢?
首先是创设和谐、宜人、人格化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要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教室布置的内容要随着教育目标和季节变化而变化。教室里处处体现人文色彩的痕迹,很自然的把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机的整合起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出了良好的成长氛围。整洁优美的学习环境会唤起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小学生情操,充实小学生生活,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其次是创设、和谐的课堂精神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的氛围,宽松是一种总体感觉,置身于宽松氛围的每个成员的心理此时此地应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太多的拘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课堂上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帮助学生发展。教师必须转变心态,在课堂上改变以往那种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发挥出内在最优的潜能。
再次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心理环境。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呢?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近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心理健全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此必须尽快在学科教育教学目标中补上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