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教育管理学生周记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中作用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27227 浏览:1213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管理好班级,就得先了解班级学生,学生周记是师生平等交流的绿色平台,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心灵的重要途径。班主任通过对学生周记的批阅和馈,可以及时获取有效信息,排解学生困惑,实现教育管理工作的“有的放矢”,本文将对学生周记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一论述。
关键词:周记;教育管理;作用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世界日趋丰富、复杂,他们已经不太轻易将内心活动在言语上表露出来,而学生周记为表达他们的想法提供了一个平台,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我们认真批阅学生的每一次周记,不仅能及时地与每一个学生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学习状态、家庭生活等,而且对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获取信息,促进师生多方面沟通

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信息的获取,只有掌握学生多方面信息,才能对班级实施有效管理。而学生周记中隐藏着每个学生不同的内心世界、待人接物的形态和家庭生活等,只要班主任善于总结,就会从中获得大量信息。同时利用命题周记的形式布置学生写“我眼中的老师”,让学生畅谈对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看法,促进了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的三方了解和沟通,这非常有助于师生共同提高。比如一位学生在一次周记中写道:“作为学生,对老师的看法是不同的,平时,老师教我们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他人、保持艰苦朴素的美德,但老师自身却没有做到其中的某些部分,是否应该反思?”这种直言不讳的周记,实在值得身为教育工作者自我检讨。

二、了解学生心灵,排解学生困惑

学生要面对繁重的课业,面对考试的压力,如果他们在生活中再遇到某些不顺,就会产生不良心理,班主任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周记这一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感、排解自己的压力,而教师通过阅读周记,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了解学生心灵,并随时和他们作情感上的沟通,排解学生困惑。如在一次周记中,学生写道“爸爸妈妈离异10多年了,妈妈在广州打工从来没有回过家,现在甚至都不记得妈妈的模样了,只能在头脑中想象着过日子。”当读到这个周记的时候,我内心的触动是非常大的,后来我通过与该学生的妈妈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取得联系,终于在暑假母子得以团聚,这名学生也变得越来越开朗。而我自己也在反思,班级上还有多少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现在的家庭生活怎么样?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视对离异家庭孩子的关注。

三、周记是班主任加强班级团队管理的有效手段

随着学生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们越来越不愿意直接向班主任反映班级状况,却乐意通过周记的形式间接地为班级集体建设和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抓住这一媒介,充分肯定学生的正确建议,鼓励他们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班级团队建设中来,通过周记的交流,我发现,以前班级事事不关已的同学,现在也愿意通过周记的形式为班级管理尽一份力量了,大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同时,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周记了解到哪些学生学生纪律性和自觉性比较差等信息,便于班主任有目的的开展各项工作。

四、提高写作能力

周记的内容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其本身也是一种写作训练,写周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是毫无非议的,长期坚持写周记,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也会慢慢的学会把自己写的东西进行适当的文学润色,形成自己理想的作品。当然,身为班主任,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写周记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要认真批阅,指点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在批改中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话语,只有这样,学生写作水平才能通过写周记得到切实进步。
五、小结
新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加强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管理的要求,而学生周记作为学生与班主任之间一种双向思想交流的方式,其对班主任开展教育管理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看周记虽然让班主任多了一份额外付出,但它同时让班主任多了一份收获,通学生周记,班主任与学生能进行更加畅通的思想交,有助于班主任获得更多的第一手信息,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鞭策学生不断进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总之,学生周记在进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对班主任的帮助也是不可低估的,教师们应当告别旧的教学模式,从“心”开始,充分发挥学生周记的功能。
参考文献:
莫世选.浅谈学生周记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J].科学咨询:下旬,2011,(7):14.
曹斌李雪琴.润物细无声-谈学生周记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2):246.
[3] 吴桂琴.学生周记和评语-班主任工作的一大“法宝”[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9(102):136.
[4] 张海东.论学生周记在班主任教育管理中的作用[J].新课程.中学,2010(5):112-11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