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美国朋辈辅导对中国朋辈心理辅导启迪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24973 浏览:1102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朋辈心理辅导以其优势突出、简便易行、易于起效等特点逐渐成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的实践和研究价值。本文研究和概述了美国朋辈心理辅导的发展起源、突出特点和开展途径,思考和评估了中国朋辈心理辅导发展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标准化思路。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启示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剧烈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变革引发了世界范围内青年一代的普遍压力、焦虑和不安。大连某高校一位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平均每个30个人规模的班级里就有一两个人有较为严重心理问题或上网成瘾的学生,大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呈高发趋势。由国家人口计生委、教育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的《2010年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调研报告》显示,在情绪感受方面,不孤单的大学生仅为1

6.4%,其余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孤单感。

普遍性的心理健康危机,同样发生在一些发达国家。据统计,在美国,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在学校期间经历过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它们就会对青少年的学习、发育、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院的调查报告认为,约有5%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618jyw.com
至9%、即250万至500万名左右的美国青少年因为这些障碍影响学习。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日益受到重视,但也存在着资源缺乏与学生心理服务需求量日益增大的主要矛盾。除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充分发挥朋辈心理辅导的作用,可以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一、 独具特色的美国朋辈辅导

“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其中“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近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朋辈辅导起源于的美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校针对大学生的咨询与辅导服务因专业人员缺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在学校培训学生,以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担任朋辈心理辅导角色的大学生被称为朋辈心理辅导员。1969年威兰德发表了首篇朋辈心理辅导领域的论文。
美国大学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不能守株待兔,必须在具备基本的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在学生的心理问题尚处于初始阶段就做工作,避免悲剧发生。”正式成为美国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必须得到州的认证,有些地方还要求心理辅导员获得另外的执照。部分学校的心理辅导员还得到美国国家朋辈心理辅导员认证委员会(NSPCB)的国家级认证,美国国家朋辈心理辅导员协会目前有2.1万名成员。据美国国家朋辈心理辅导员协会调查,当朋辈心理辅导员人数与学生的比例是1比1000时,往往能够大大减少学生的违纪问题和学习障碍。但在美国多数学区,这个比例为1比2500左右。而且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数量也极不均衡,有些学校经费紧张,几家学校共同聘用,因此心理辅导员仍有较大缺口。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朋辈心理辅导在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理论层面形成了规范的定义,目前普遍认为,朋辈心理辅导(peer—counseling)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形式,是指由受过培训或受过督导的非专业人员(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周围年龄相当的同学中开展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服务,就当事人提供的情况和要求,与当事人一起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商讨,帮助当事人更有效地处理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朋辈心理辅导主要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认为充分尊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一切助人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可以把朋辈心理辅导理解成是一种类似于心理辅导的活动,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辅导,只是带有心理辅导功能的心理助人活动,是“准心理辅导”(Para—counseling)者“非专业心理辅导”(Paraprofessional Counseling)。朋辈辅导员主要是给予当事人安慰和支持,基本不涉及深层心理问题的处理,就高校而言,学生之间的朋辈心理辅导,主要是指同学之间相互的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其目标是通过有效辅导,最终实现当事人的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 发展中的中国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

在我国,朋辈心理辅导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受到有关学者的重视,浙江、广州地区部分高校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尝试。从2003年第一篇较著名的朋辈辅导综述开始,到2006年朋辈辅导在中国高校中普及的时期,许多高校都在转变和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观念与方式,纷纷引进和重视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用各种形式将朋辈心理辅导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使其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朋辈心理辅导改变了只有专业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高校心理咨询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心理教育的主动性。目前国内高校基本构建了“学校——学院——班级”的心理援助体系。各高校所采用的具体形式主要有:成立校院两级大学生心理社团(协会),部分学院设立朋辈心理辅导中心,在班中设立心理委员来担任朋辈心理宣传员的职务,个别学校还在宿舍楼里设立朋辈心理辅导员。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半专业”的心理助人模式,由于具有实施方便、推广性强、见效较快的特点,推广和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和积极的作用:

(一) 启发自我教育

朋辈心理辅导初步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原来的辅导员说教转变为朋辈教育。朋辈心理辅导员与老师、父母及其它心理咨询与教育领域的专业教师合作,针对每个大学生的问题制定出专门的解决办法;向老师和家庭提供参考解决办法;帮助大学生学会负责任;这些做法使原来的被动式教育有向自我教育转变的趋势,降低了同学对思想教育的防御性,使思想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同时,朋辈心理辅导员从事朋辈教育活动的过程,也是他们自我总结、自我教育、自我实现、素质提升、助人自助的过程。

(二)及时危机预警

朋辈心理辅导员是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的第一条防线。朋辈心理辅导员与同学学习、生活在一起,与学生接触紧密,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部分心理问题,在对危机程度评估后,快速向学校心理中心传递信息,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减少精神疾病和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的几率,做到提前防范、及时监控、及时发现、及时疏导。

(三) 节约教育成本

朋辈辅导打破了传统的心理咨询方式,在时间和地点不必太受限制,可以在宿舍、食堂、教室、操场等各种场所下进行。让受助者在交流过程中轻松自如,敞开心扉,接纳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建议,从而提升辅导的效果,有效地环节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中教师、资金、场地缺乏的现状。

(四)联结桥梁纽带

一项心理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遭遇心理困惑时首选的倾诉对象是朋友、同学,然后是父母,最后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因为朋辈辅导员与同学具有年龄相仿,会遇到共同问题,没有代沟和沟通障碍,有共同的情感体验,社会地位接近等优势,因此他们的说服力与影响力甚至超过父母和师长。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有效的工作,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使学生中的思想问题及时被辅导员和学院、学校所掌握,在学生工作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三、国内高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面临的主要瓶颈

经过调查,目前国内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力量还相对薄弱,大部分高校依靠心理中心、政治辅导员为主要工作力量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改变。关于朋辈辅导员的选拔和准入标准、培训体系、发展规划等研究和实践均处于起步和萌芽阶段。对比较为发达的美国朋辈辅导水平,目前国内高校的朋辈心理辅导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影响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的发挥。

(一) 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众所周知,美国十分重视朋辈辅导,国家层面的国家朋辈心理辅导员协会宏观调控朋辈辅导的工作开展情况。相比之下,国内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重视不够,甚至对该领域的工作存在着一些分歧和争论。如,朋辈心理辅导与专业心理咨询相比,在咨询问题、目标、要求、方法等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非专业性的特点使其难以避免人们对其科学性、有效性的质疑,致使在许多高校里从事朋辈心理辅导的组织只被当作一般的学生社团来对待,高校对相关工作的配合与投入不够。应该明确的是,专业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辅导并不是两个相互独立、互不关联的领域,两者之间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一方面,基于学校心理中心层面开展的专业心理咨询在成立学生心理组织、培训学生咨询骨干、普及心理咨询知识和技巧等方面为朋辈心理辅导提供指导和技术保障;另一方面,朋辈心理辅导反过来促进学校心理中心工作的开展,缓解大多数高校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普遍存在的“资源短缺”矛盾,为及早发现和诊治学生心理疾病提供信息和帮助,因此,有必要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与配合。

(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准入标准较低

在美国当朋辈心理辅导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须在心理学和教育方面接受特殊训练,准备各方面的知识,这涉及心理健康、儿童发育、学校组织方式等等,另外还要经过至少一年的实习。目前承担国内朋辈心理辅导员角色的主要是班级心理委员,他们原则上在学生自愿、辅导员推荐的基础上产生,部分学校由学生推荐、班级同学选举产生,归入学院一级朋辈互助队伍中。缺乏严格的准入标准,加上朋辈心理辅导员本身人生阅历有限,经常会让部分心理辅导员感到自我力量不足,在一些个案上不但无法解决,自己反而会产生新的心理困扰,极端的会出现“心理枯竭”。

(三)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体系函待完善

在美国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中,除了锻炼他们除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专业素质外,还要激发他们具有强烈的助人愿望、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较强的保密意识等。在中国,目前国家层面没有落实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严格认证与系统培训,各高校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也是良莠不齐,一定比例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系统培训,对心理咨询技能掌握的不够熟练,对于大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不能正确面对和及时反馈。比如,一些朋辈心理辅导员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于一些同学的心理困扰感觉难以启齿(如性困惑),觉得难为情,不给予有效的辅导。同时,朋辈心理辅导员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培训过程长、缺乏足够数量的专业教师指导、人员容易流失、缺乏定期业务督导等问题,有待各类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四、国内高校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标准化思路

让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内心世界,保证大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生活,帮助大学生建设一个和谐的内在世界,是高校面临的挑战。高校能否胜任这个挑战,主要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得力,发展好朋辈心理辅导,能够有效地为心理健康教育给力。在国际化视野下,提出一些开展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标准化思路,能够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实际工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一)选拔和培养素质精良的朋辈心理辅导员

是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朋辈辅导员队伍,是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前提。高校应按照以下特征选拔朋辈心理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专业知识和技术;对心理辅导工作有浓厚兴趣与热情,有责任心;具有相对稳定健全的人格,为人真诚,亲和力较高,善解人意,关心他人;思维清晰,善于倾听;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等。招募时,通过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PPS)、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面试。对报名学生进行筛选,兼顾考虑性别、专业、年级、班级、宿舍等因素,确定朋辈心理辅导员人选。招募后,开设《朋辈心理辅导》公选课,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系统地进行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大学生心理发展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培训,特别注意增强情景性体验。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见习和实习,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环节,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开展模拟咨询,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体会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方法,提高心理咨询的技巧,培养处理实际问题和偶发事件的能力。同时,经常性召开督导会,由专业心理督导师定期对朋辈辅导员进行疏导和提高,包括:交流咨询技巧,进行案例分析,观摩心理电影,开展专家讲座、沙龙讨论、读书报告等,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相关技能技巧。另外,还要建立和完善效果评估与激励机制,注重对心理辅导员的考评与奖励。自考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