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队伍建设新建运用型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17880 浏览:7394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目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认定标准较模糊、人员构成较为单一、培训制度尚不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缺乏等问题。对策包括: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增强教师的“双师”意识;拓宽专业教师来源渠道,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等。
关键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1002-0845(2013)03-0083-02

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最早源于职业教育领域,它主要是针对我国职业教育中出现的“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提出来的,目的在于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教学能够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执教理 念。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教师个体的角度,“双师型”教师实质上就是指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摘自:学年论文www.618jyw.com
,即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不仅要能胜任理论教学,还要能胜任实践教学。二是从教师群体的角度 ,“双师型”指的是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要求教师队伍中具有“双师素质 ”的教师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在整体上形成优势上的互补。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应强调二者的统一。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较为模糊

目前,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总体上参照的是高职院校的标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内涵解析》中将“双师型”教师界定为,高等学校中具有中级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课教师:1)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且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或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成果已被企业(学校)使用达到同行业(学校)中先进水平。这种解释实质上还是沿袭了教育部2004年《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16号)中“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没有体现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显然,由于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 “双师型”教师职业标准无论在学历、职称上,还是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都应比高职院校有着更高的要求[3]。
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权威的认定标准,同时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各校在认识上尚存在一定的偏差,加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还面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任务,因而各校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普遍较为宽松,往往满足于数量上的达标,结果造成“双师型”教师的带动与示范作用发挥不够,整体素质不高,有的甚至名不副实,“双师型”教师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受到质疑,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2.“双师型”教师队伍构成较为单一

大多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专科院校或高职院校合并或升格而成的,专业教师无论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还是在实践能力上,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近年来,通过采取引进和培养等措施,教师的学历与职称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一些高学历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中坚力量。但这些教师普遍缺乏生产实践经验,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较为扎实但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薄弱,理论研究水平较高但应用与研究开发水平较低,因而在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行业背景或工程背景的教师在数量上明显不足,来自企业或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所占比例极小,能承担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的教师严重缺乏。这种状况反应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构成还较为单一,教师所具备的实践及创新能力离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要求尚存在一定的距离,难以满足国家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尚不健全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正处于转型中,虽然各校在教师的入职培训和在职培养方面均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结构,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但培训仍是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为目的,因而偏离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师资培训的主体主要是高等学校,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尚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整体上还处于一种自发、零散的状态。面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尴尬处境,一些高校为了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只能顺势而为,有的甚至陷入了追求“双证”教师数量增长的误区,没有将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升为学校的自觉行为。

4.“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缺乏

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高,使得高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师比普遍偏高,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与科研的任务十分繁重,“双师型”教师需要承担比普通教师更多的实践教学任务。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中“崇尚学术、轻视技术”的倾向根深蒂固,表现在教师职称评定及业务水平评价上过分强调科研成果,在教师引进中过于强调高学历、高职称,对教师的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则缺乏明确具体的要求[4]。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使得已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享受不到比普通教师更优厚的待遇,也看不出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导致普通教师缺乏向“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利于激发已有 “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明确“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增强教师的“双师”意识

明确“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标准,有利于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增强教师的“双师”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双师型”教师是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规律、特点、培养目标而对专业课教师提出的特殊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所在。因此,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宜简单地套用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应根据学校的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准确把握和理解“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认定标准,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将教师的实践经历以及教师在校内外主持参与的相关研究项目结合起来综合进行考察,使认定标准能够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

2.拓宽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为地方高校,教师数量普遍不足,“双师型”教师更为匮乏。现有教师接受的多是传统的学科型教育,理论有余而实践经验不足,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学校应改变以学历、职称来衡量人才的传统做法,善于打破行业界限,积极拓宽师资的来源渠道,进一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专教师队伍。在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教师较为缺乏的情况下,不仅应从相关高校引进一些专业对口、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高学历人才,还要拓宽视野,善于从社会相关行业和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并已初步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或一线管理人员、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教师,实现教学与实践的优势互补,促进普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从而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3.完善续续教育制度,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学校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科学地制订“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制度,构建多元开放式的培养模式,积极引导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加快自我发展,不断丰富行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应用能力。首先,应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采用传帮带、互帮互学、参与课题研究等形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做好校本培训工作,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其次,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式,分期、分批安排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锻炼,同时聘请相关行业、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此外,产学研合作的教师培养模式是在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模式,学校应结合专业特点,与相关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依托校企合作交流平台,采取合作培养的方式,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

4.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传统的教师评价机制过分强调学术研究成果的等级或获奖级别等,忽视了教师的实践背景和实践能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背离,已成为“双师型”教师发展的桎梏。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依据培养目标和“双师型”教师的特点,改革传统的评价制度,将专业经验、实践应用能力、教学实绩、技术开发能力等作为专业教师职称评聘、晋升评优、专业带头人选拔的重要指标。对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在业务进修、学术交流、出国培训和项目开发等方面予以扶持,使他们享受相对优厚的待遇。同时,应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鼓励、支持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挂职、和项目合作等形式,到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从事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实践工作和研究工作,把“双师型”教师变为专业教师自觉的追求,突出“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
康艳. 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研究[J]. 教育与职 业,2011(4):120-122.
李晓霞.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J]. 中国地质教育,2010(4):59-62.
[3]陶卫平.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 思考[J]. 黄山学院学报,2011(4):91-94.
[4]刘振天. 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 养的五大矛盾[N]. 中国教育报,2012-05-28(8).
〔责任编辑:张 华〕
收稿日期:2012-10-20
基金项目:201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D/2011/01/114);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KT2011145)
作者简介:周卫东(1964-),男,江苏睢宁人,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