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发散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学术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7765 浏览:241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抽象思维过程中,按照思维展开的方式不同,分为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两种.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发散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作者教学体验,论述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发散思维;培养方法
发散性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向,即从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书本上写的、教师讲的不一样,这实际上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种表现.任何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全过程,都要经过发散性思维到集中性思维,再从集中性思维到发散性思维,多次循环才能完成.我国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指出:“数学上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他总结概括出数学创造能力的公式: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源于:大学生论文www.618jyw.com
.这充分说明了发散思维在数学创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方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做法.

一、培养发散思维要加强基础

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掌握的每一项知识、技能不仅必须准确无误和具有良好的巩固程度,而且要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把握形式与实际的关系,如果在基础上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当思维向各方发散时便会时时受阻,处处遇卡.其次,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数学方法,如对应、还原、假设、转化、等量代换、列举、化归等,这样他们遇到具体问题才能作出多种途径的探索.

二、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老师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捷径,并能从中灵活选择解题方法.这样的训练,不但能启迪学生思维,广开解题思路,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全面观察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开放性问题,训练发散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面对全体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开放性问题能较好地达到这一要求,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分析,展开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经过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充分显示出思维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这类题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发散性,通过训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类题的题设与结论不匹配,需要周密思考,恰当运用数学知识去发挥、探索、推断,从而得到多个结果.开放性问题设计是数学教学的一种形式,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意识和做法,具有很好的导向性,是今后出题的一种趋势.

四、激励学生“联想”“猜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联想是由来源材料分化多种因素形成的发散思维的中间环节.善于联想,就是善于从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对同一类型的题能联想到多种方法.例如有些题目,从叙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问题,但题目特点却与工程题目相同,因此可用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去分析、解答.又如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学习探讨,就可以从三角形、四边形等特殊图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的探讨入手,引导学生经过一个顶点画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若干三角形然后再进行内角和的讨论;然后从外角与相邻的内角的关系出发探讨外角和,从而得出猜想.在这里,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探讨方法便是参照,通过类比猜想得出正确结论.这类题目不仅题型新,而且扩大了知识和能力的覆盖面,通过题目所提供的结构特征,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能力.
总之,发散思维是多方向性和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它同单一、刻板和封闭的思维方式相对立,它承认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生动性,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事物.可使学生的思维纵横交错,构成丰富多彩的、生动的“意识之网”,而这张网可以迅速、灵活地“编”出多种多样的意识产品.
【参考文献】
陈青.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8).
钟红文.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探索.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2(12).
[3]邹孔东.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科教创新,2011(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