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疲劳前后跳深动作结构运动生物力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1-09 点赞:5176 浏览:129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运动性疲劳作为体育运动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对体育教学、练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国内外的很多学者致力于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及运动医学等方面对运动疲劳后的一些现象进行解释及应用。而在运动生物力学方面,只有个别学者对运动疲劳前后纵跳进行了研究,至于跳深的研究就是微乎其微。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尝试运用三维测力、影像解析等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即运动疲劳前及运动疲劳后),对人体的跳类运动——跳深进行测试,探索与分析下肢运动性疲劳对跳深动作结构所产生的影响,目的是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为进一步揭示运动性疲劳与人体运动之间的关系方面提供初步的科学资料及为跳深理论奠定基础,同时为相关运动练习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非疲劳条件而言,运动疲劳条件下跳深动作结构的各项特征变化明显。从实验数据可以说明的是:一方面动作周期缩短;运动时间减小;肌肉对外做功能力下降;跳深运动效果降低;各环节介入运动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动作周期的缩短的同时,地面反作用力即垂直方向上的分力、冲量值下降,而在前后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分力及冲量值都有明显性增加。这也表明跳深的效率下降。最后一方面在关节角度方面,疲劳后的关节角度有明显的变化,反映了疲劳后跳深的弹性能储备及利用率下降。就此提示:假如能充分利用运动生物力学参数指标来衡量机体是否达到运动性疲劳,这将会对运动性疲劳的判定提供更加直观的方法,以及为相关运动练习与练习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设计思路。【关键词】:运动性疲劳运动生物力学动作结构跳深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4-5英文摘要5-81引言8-171.1问题的提出8-91.2国内外研究现状9-111.2.1现有资料对跳深的定义及生理学机制的阐述91.2.2有关跳深运动生物力学相关参数的研究9-111.2.2.1跳深练习适宜高度方面的研究9-101.2.2.2跳深练习负荷方面的研究101.2.2.3跳深练习功能利用率方面的研究10-111.2.2.4跳深练习下肢关节角度变化方面的研究111.3有关垂直跳在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11-151.3.1采用垂直跳为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11-121.3.2运动性疲劳前后有关垂直跳的运动学研究12-131.3.3运动性疲劳前后有关垂直跳的动力学研究13-151.4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5-172实验设计与方法17-202.1实验设计17-182.1.1实验对象的选取172.1.2实验内容的设计17-182.1.3实验负荷的设计182.2研究方法182.2.1文献资料研究法182.2.2专家咨询法182.2.3实验研究法182.3实验方法18-202.3.1测试仪器和软件18-192.3.2测试方法192.3.3统计处理19-203动作时相划分与指标选取20-253.1动作阶段划分20-213.2指标的选取21-253.2.1人体刚体模型21-223.2.2关节角度的定义223.2.3指标选取22-254结果与分析25-374.1力——时间曲线直观比较25-264.2运动疲劳前后跳深各阶段的时间特征26-274.3运动疲劳前后跳深的力值变化特征27-294.3.1Z轴方向力值变化分析27-284.3.2X、Y轴方向力值变化分析28-294.4运动疲劳前后跳深的冲量值的变化特征29-304.5运动疲劳前后跳深的力矩的变化特征30-314.6运动疲劳前后跳深的重心高度的变化特征31-344.7运动疲劳前后关节角度、角速度的变化特征34-364.7.1足着台点时关节角度变化特征34-354.7.2蹬深点时关节角度的变化35-364.8运动疲劳前后离台速度的变化特征36-375讨论37-386结论38-39主要参考文献39-42后记4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