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细枝末节“细枝末节”也不容忽视要求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21789 浏览:957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学后记,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细枝末节”。或许是因为受了教学参考书的制约,或因为自身的惰性,有的语文教师教学思路极度模式化,形成了一个颇具操作性的教学流程,而且“放之每课而皆准”。本文针对此,依据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予以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 鉴定 改进 积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课文的艺术世界,一个是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两个世界都丰富的如同浩瀚的宇宙。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则应当努力探索,进行教学设计。可是,或许是因为受了教学参考书的制约,或因为自身的惰性,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热衷于梳辫子,教学思路极度模式化,字、词、句段一溜小跑,形成了一个颇具操作性的教学流程,或者说是为了写后记而应付着写。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使语文课堂的生命力日见强盛,笔者认为:教学后记,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细枝末节”。只有把教学后记写好,才能使每堂课都有自己的亮色,每一次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
教学后记,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讲授一课后的检查、评比,也是一种自我反省认知,它能有效地指导教学。具体说来有效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教学后记具有鉴定功能

“鉴定”意味着对教育活动的成效甄别。而教学后记,相当于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做一次自评,教者可以鉴定每一堂课的实效。
1写后记,可以发现每堂课的“闪光点”。
教学劳动,它带有鲜明的“创造性”。在教学活动中,它必然熔铸着教师的深刻理解,浸透着教师的内心体验,荡漾着教师的气韵灵感。一段充满的导言,一番联系实际的议论,一个新意巧设的问题,一场妙趣横生的讨论,无不体现着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如在执教《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选取了三个人物事例,在备课时我设计了三种方法。事例一采用提问法,事例二拟用复述法,事例三则用朗读法。这样选用不同的方法,有利于激活课堂,更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个方面的能力。再如复习课时,因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熟悉,缺少了新鲜感。这些闪光的智慧,我把它们写入后记,让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所启发。
2写后记,可以发现每堂课的“败笔”。
作为教师,我们都清楚的知道,教学设计应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证明:为学生设计教学,才会深受学生的喜欢,才能顺利完成各项教学目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是很多时候,我常听刚走进办公室的教师唉声叹气,原因就在于:本课时的教学设计已如期完成,却仍有许多不如意之处,课前教师的教学设计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事实上,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应当花几分钟时间问问自己:“这堂课有没有真正体现为学生设计教学?有没有遗憾?这节课我成功吗,”这些败笔细细分析,又分为“教学课堂结构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教学内容不足”等。
(1)教学课堂结构安排不合理。笔者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课时,此文内容丰富,篇幅较长,在教学设计时,考虑不是很周到。课一上完,我就感觉在教学中太面面俱到,使得整堂课的结构太庞大,以致学生听得糊里糊涂,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因为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讨论、质疑,所以学生理解不透,实践证明:重新调整结构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方法的不当。在执教《梅花魂》一课,文中要重点领悟一位海外老华侨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首先笔者采用传统的讲析法,一堂课下来,老师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看到这种情形,我意识到这种教法是行不通的。下课之后,我赶忙把这些写进后记,我把它们写入遗憾里,并打上“?”。
(3)教学内容的不足。教学内容的不足包括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等。由此看来,我们不能是为了写后记而写后记。而这些课堂中的“败笔”,仅仅意识到是不行的,就像病人求医不是为了只找出病因,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把病医治好。所以教学后记的鉴定功能的根本目的也不仅仅是鉴定,而在于如何把这些问题解决。

二、教学后记具有改进功能

后记的鉴定目的不在于鉴定本身,好比上课的目的并不在于评价优劣,而在于改进教学工作,为提高教学质量,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写“后记”本身就是改进教学活动的积极表现,同时它又是改进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笔者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我就尝试采用导演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当导演,首先为主人公蔺相如出场设置社会环境,设置气氛,设置细节,并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进行。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可高了,这些小导演们纷纷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个个踊跃参加,一扫原先那种沉闷的气氛,直到下课了同学们仍觉得意犹未尽。
俗话说“探究必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有心得,思考必有收获。”通过写后记,它可以使我们冲破“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惘,寻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三、教学后记具有积累功能

古人云:“博学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些论述都强调了积累的作用。而一篇用心写出来的后记,它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前车之师,后车之鉴”呢?其实,教学后记是教师的一个聚宝盆。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怎样抓住写后记的有利时机呢?
1及时分析、总结教训。有人认为,“后记”那理所当然是在教完课之后的事情。其实上课后,我们就该及时总结当堂课的情况:分析教学进程,学生接受情况,发现课堂上的优点,检查不足,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情况等等。
2随时留意、捕捉瞬间。其实,只要教师课中善于捕捉美丽瞬间,“后记”还可以在课堂上写。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有临场发挥,都会有新的“创造”。而“创造”具有即时性。因此,教师应迅速抓住新“创造”产生的瞬间,比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疏通文章时我采用让学生质疑的方法,当时我班王严同学的提出疑问,自己的花为什么要给别人看,这肯定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境界,他这一问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于是,围绕这句话,我层层设疑,学生接受知识出乎意料的快。在他们继续讨论的过程中,我忙把这“智慧的火花”记录下来,这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行之法。
3借他山之玉,可以攻己山之石。当我们的教学法处于“低效率”的状态时,我们不妨去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很多时候,我们都能从中受到启迪。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课时,我觉的无从下手,后来听了我校一位老师的课,从看到她那新颖的板书就叫我茅塞顿开。她采用文字、符号、线条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易于学生所接受,从而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并能产生美的情趣。所以,笔者认为“后记”,我们还可以在听取他人的课之后再补充。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构思教案,是永无止境的。让我们把写教学后记成为习惯,让教学后记发挥它的有效性。用心去写后记,总结自己教学的实践情况,检查教学效果,也是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有效方法。相信坚持下去我们的语文教学会少一分遗憾,多一分惊喜。
参考书目:
《论语·孟子》崔钟雷主编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