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赏识赏识教育对青少年自尊影响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4374 浏览:120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职称论文www.618jyw.com
【摘要】本文从自尊的概念入手,详细的介绍了自尊的内涵以及影响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因素,最后阐述了赏识教育对青少年自尊的影响,以及进行赏识教育应该把握的要点。
【关键词】自尊 赏识教育 评价 惩罚
1006-5962(2012)12(b)-0079-01
1 自尊概述
1.1自尊的内涵
自尊是个体对其自身价值的一种积极的认知评价过程,是个体在不断追求自身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一种内在自我相关信息的认知加工系统。
1.2自尊的影响因素
(1)自尊心依赖于评价的情况:评价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社会评价大致有四种情况,即过高、过低、模糊与适当。此处重点介绍社会评价。过高和过低的评价会导致个体走向自尊的极端,过高评价会使个体产生自负的心理,甚至是达到狂妄的地步。而过低评价会使个体产生自卑的心理,以致丧失进取之心。模糊评价是指对个体的评价模糊不清,以致被评者时而觉得自己不错,时而又觉得自己很差。使个体产生不稳定的自尊心,表现出柔弱、虚弱的特点。适当评价是指能看清被评者的优点和缺点,能够对被评者做出适当准确地评价,使个体产生恰当的自尊心,并且正确地对待荣誉、成就和地位。
(2)自尊心依赖于自信心水平:自尊心与自信心是两种各自独立的性格品质,二者有联系更有区别。缺乏自信心的人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自尊心;缺乏自尊心的人,也不可能有足够的信心。
(3)自尊心依赖于能力品德的水平:能力和品德是自尊心形成与发展的内部条件。一般地说,能力强、品德高尚的学生,在周围人的肯定与认可中,会拥有一定的自尊心;反之,能力差、品德恶劣的学生,通常会受到他人的否定与评判,也就很难养成应有的自尊心。
(4)自尊心受制于环境气氛的情况:一个人自尊的强弱也受环境气氛的影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环境中生活的个体会有恰当的自尊心;反之,在人际关系紧张,互不尊重信任的环境中生活的个体,自尊心难免会受到伤害,以至于走向自尊心的极端。
2 赏识教育
2.1赏识教育的内涵
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即是关注学生的优点,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积极的方面,在教育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中,发现自身的优点,在长辈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与肯定中,逐渐建立起对自我的积极评价,对自己形成自信心,进而形成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激发学习动机。
2.2进行赏识教育的原因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詹姆斯还发现,赏识会促进个体能力的发挥与表达。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赏识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得到他人的赏识和认可。但是在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批评、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学生就像成长的中的小树,难免需要施肥浇水,修剪枝叶,那么教师之所以称为园丁,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尽到应尽的职责。赏识教育就像施肥浇水,让学生的成长吸收足够的营养;批评、惩罚教育就像修枝剪叶,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从而完善自我。但是在进行批评惩的同时要把握好尺度,既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产生改正错误的内部动机,又不能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一蹶不振。
2.3赏识教育应把握的要点
①充分肯定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有发展潜力的,维果斯基提出教学的本质就是创造了最近发展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是可以向更高的水平迈进的。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起着“教学支架”的作用,通过支架的辅助,孩子可以达到新的水平。教师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要准确的评价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其优缺点,发挥教师期待效应的作用,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敢于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的完善自我。②理解学生身上暂存的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人亦有不完善之处,何况走在成长之路的青少年,每个孩子都有其可以进步之处,老师应该理解学生暂存的不足,用鼓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而不是讽刺挖苦,嗤之以鼻。尤其对于后进生,老师不应该报以放弃的态度,而是应该积极的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到成绩不好的原因,让他们能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树立起信心。通常后进生是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的,老师在与其沟通时,更不要给学生随意贴上“差生”的标签,以致出现教师期待效应的不良后果。对于调皮的学生,老师不应听之任之,而是要与这些学生用心沟通,和他们成为能够交心的朋友,从而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影响。③为学生提供自主性支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每个个体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个体都希望能够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尤其是对待后进生,不应该对其讽刺挖苦,认为其“自甘堕落”,而是充分的调动其学习的内部动机,培养学习自我效能感。Grolnice等(1989)发现,父母对孩子的自主性支持,更能促使其接受和认同学校的价值观,形成认同性动机。
3 总结
最近频传教育冷暴力的新闻,“喝猪奶”,“绿领巾”,“红校服”事件都再一次引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良好的成长环境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发展。良好的教育可以给以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为未来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进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与应用。
作者简介:尹歆棠(1989.3-),女,吉林省长春市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