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情境情境——让历史课堂更精彩生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9068 浏览:344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教学的内涵。从历史教学实践角度,探究如何创设适合初中学生学习需求的历史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让历史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情境;历史课堂;闻声;观形;会意;情感体验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能再现历史情境,把历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极大地丰富了历史教学的信息资源。新理念铸就新课堂,历史可以闻声、观形、会意,情境创设让历史走进课堂。

一、闻声学史

历史是有生命的。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秦皇汉武的雄才伟业;从夏桀的暴政到唐太宗的仁政爱民;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倾听历史的声音,感受其延绵不断的生命张力。课堂教学中要借助声像的效果,渲染课堂的气氛。在教学《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用古琴独奏曲《流水》作旋律衬托,缓缓播放三国演义人物相册,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氛围,以激发学生探究三国历史,领略历史人物风采的。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学习主题时,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游击队歌》《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等唱响课堂,学生听到了东北同胞在那黑暗岁月中对生活苦难与外敌残暴的愤懑和倾诉,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不畏强敌、万众一心的民族斗志和豪情,增强了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我们聆听了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用浓重的湖南口音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深切感受到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豪情壮志。倾听历史的声音,能缩短时空的距离,让我们更好地追寻过去,昭示未来。

二、观形学史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有形的。历史的遗迹、遗址、实物、历史图片、文献资料汗牛充栋,是我们感知历史、体验历史的宝贵资源。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图片的应用非常广泛丰富:每一个学习主题的主页都是图文结合,提示该主题的主要内容,开篇导语有导图,正文内容辅有地图、实物图、人物图、历史图等。图片是有形的历史,注重这些图片的应用,能重现鲜活的历史,复原历史的情境,创设最佳的历史教学情境。图片有助于学生从中提取历史信息,培养“史由证来、证史一致”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在组织教学时,精心选用适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来充实我们的课堂,能很好地完善学生的历史知识体系。从北京人制作的粗糙的旧石器到河姆渡人制作的骨耒骨耜;从春秋时期的铁农具、牛耕到隋唐时期的筒车、曲辕犁,生产工具的创新与改进,我们看到了一部劳动人民征服自然创造物质文明的生产实践史。从马坝人的舞蹈纹陶片到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反弹琵琶壁画,我们看到了一部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享受生活、创造丰富精神文明的历史。从《秦朝疆域图》到《清朝前期的疆域和政区图》,我们看到了一部中华民族开疆拓土、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大家书法和名家绘画,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根深叶茂与璀璨夺目。历史总是用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其时代的变迁,从而构成一幅幅华丽壮美的历史篇章。

三、会意学史

文献资料是过去历史事实的记载,是从事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文字)资料,合理运用能打破教材的局限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与思考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想象与思维能力,加深对历史事实的理解。课堂教学中,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我们提取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大国相继争霸局面出现的历史信息,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也不能改变奴隶制走向灭亡的命运。从郑和的“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天妃灵应之记》),我们了解到明朝国力雄厚,造船技术、航海技术非常先进以及中国人具有勇于开拓、征服海洋的精神。而从乾隆皇帝的“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1793年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书),我们洞察到了清朝统治者的愚昧无知、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的思想,预测出封建帝国的危机,近代落后挨打的民族屈辱。从的“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给张学良密电),我们得出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是导致东三省沦陷的主要原因。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在国家民族危机面前,呼吁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进攻的诚意!历史总是在用智慧,引导后人明辨是非、善恶、美丑。

四、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的价值特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现代教育理论“知情意统一”的观点认为,教和学是认知、情感和意志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处理好“情感”与“认知”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思指出:“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课堂上引用展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影视,借视听媒介所带来的感官和心灵的撼动,能弥补历史在教材的编写上所不能体现的生命气息,怎样写论文www.618jyw.com
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之中,进行情感体验、情感升华,内化学科价值。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插入电视剧《北洋水师》的一个片段:日本在建造用于远航的大型铁甲船。颐和园内中国工匠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正精雕细琢地修石头船。李鸿章尾随慈禧太后身后述说:“日本加紧制造新军舰,而我海军近年未添一舰一炮……”视频定格的画面是慈禧脸露愠色怒目斜视。学生观看影视,群情激奋,针对问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中日两国统治阶层在海防方面做了什么?日本为什么要把侵略目标指向朝鲜和中国呢?假如你是当时清政府的海军大臣你想做些什么?通过刚才的影视片段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学生情绪激昂,讨论热烈,得出共同结论:日本侵华野心蓄谋已久;清政府腐败无能,祸国殃民。在教学《戊戌变法》时播放谭嗣同振臂高呼大义赴死的片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彰显出谭嗣同强烈的爱国爱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学习《红军长征》时播放电影《长征》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感悟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领悟“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反复体验、分析和判断,学生内心的情感会与历史的脉搏一起跳动,使学生关注历史,进而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不是为了学科而存在,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存在”。
历史本身很精彩。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精彩课堂的原动力,多研究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寓教于乐,“开窍”有术,我们的历史课堂会更吸引学生,我们的历史课堂也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李加忠.历史图表在高效课堂中的目标达成作用.中学历史教学,2011(12).
[2]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9.
[3]成学江.也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4).
[4]焦洁.中学历史文献资料与研究性学习[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0(4).
(作者单位 广东省韶关市第十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