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人际关系中学生人际联系目前状况小结

更新时间:2023-12-28 点赞:24440 浏览:1089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中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尤其是在人际关系中,不能协调和他人的关系。通过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后来的研究探明方向。
关键词:中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现状

一、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特征研究

在具体特征上,黄爱玲提出中学生人际交往具有迫切性、决定性、情感性、流动性与开放性、依附性的特征。颜荫则提出具有迫切性、自愿性、依恋性、平等性、连带性和扩散性的特征。
在组织形式上,杨迎军指出中学生人际关系在班级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中得以呈现。正式群体中,人际关系是制度化的,非正式群体中,人际关系具有个人属性。
在维度划分上,沃建中,林崇德,马洪中,李峰从与异性关系、同性关系、父母关系、教师关系、陌生人关系五个维度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级的中学生人际交往水平在这五个维度上具有显著差异。总体上,女生的人际关系好于男生;与异性和陌生人关系中,年级越高,交往水平呈上升趋势;与同性关系中,从初三到高一阶段,人际交往水平提升明显;与父母和教师关系中,从初一到初二水平明显下降,之后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邢强从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对初中生进行了人际特点研究。结果发现,在同伴关系上,不同年龄、性别的初中生在与异往中存在显著差异;在师生关系中,不同年龄、性别的初中生在师生情感和师生地位上差异显著;在亲子关系中,对于男性,不同年龄的初中生与父母关系存在显著差异。

二、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原因研源于:论文要求www.618jyw.com


青少年自身方面,步入青春期后,一方面“成人感”增强,渴望别人给予成人式的信任与尊重,另一方面,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又使他们感到恐惧,易产生许多心理障碍。王昉荔归结为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价值取向的偏颇、个体主体性的缺失、实践能力的欠缺三个方面。凌辉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在人际认知偏差方面,自我中心为首要原因;在不良情绪引起的障碍中,愤怒为首要原因;在不良个性心理品质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害羞、多疑、孤僻。张珊珊根据依恋理论,指出中学生不良人际关系的形成是由于早期与父母形成的不安全依恋类型,再加上现在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人际沟通技巧缺乏。
家庭方面,杨月、张庆华归为父母过高的期望、不当的教育方式、单亲家庭三个方面。
学校方面,在教育中,强调注重的是认知世界、认知因素,忽视人的现实生活因素,忽视人的价值、情感在人生存中的作用。这种完全违背学生主体性的做法,不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也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师生之间交往问题也因此产生。更严重的是大部分学校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缺乏对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专门引导,一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没能对此类问题引起重视。
社会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金钱至上”的不良理念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观,导致青少年人际交往带有功利色彩。部分学生对有钱或父母有地位的同学讨好,而对家里贫穷的同学则嗤之以鼻。

三、中学生人际关系的对策研究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班集体建设,开展班集体活动,以及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讲座中,针对中学生自身的认知心理障碍,展开人际交往的教育引导,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如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拓宽教育渠道、提高德育水平、重视化解学生的人际矛盾。
在家庭教育中,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树立榜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对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多创设机会,证明自己是被喜爱的。
在社会影响方面,加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力度,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电视、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介能对中学生施以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中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

孔祥娜从亲子关系、友伴关系、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说明中学生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息息相关的。须卫、盖笑松、暴占光、迟毓凯经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师生、家庭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相当显著,而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不显著。丁兆叶、李寿欣、李君春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初一、初二的学生进行了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水平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量表总分与人际关系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
参考文献:
[1]颜荫.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的表现、特点以及归因分析[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18-21.
[2]王昉荔.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困境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7(4):37-38.
[3]凌辉.中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对策[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4):85-89.
[4]杨月,张庆华.中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J].心理,2010(10):177-181.
作者简介:
申喆(1987—)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周策(1961—)女,安徽庐江人,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