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谈谈语文教学中观念与革新学年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6159 浏览:206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中“繁琐分析”这阵风越刮越强烈,逐步形成了刻板而教条的教学模式,传声筒式的单向灌输使学生养成了过分依赖而盲目接受的被动学习方式,他们所接受的是老师对知识的理解,或者是教参对知识的诠释,潜在的创新意识被强烈地压抑着。教师讲读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漏;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这样,我们的学生对语文毫无兴趣可言,语文运用能力低下,这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呼唤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积极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学语文,彻底改变以往陈腐的教学观念。
因此,教学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原动力,语文是一门极富创新内涵的学科,本人认为在以下两方面下工夫,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

兴趣是产生动力的主要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充分肯定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它提供食物,这种需要就会萎谢,面对知识的兴趣也就会随之熄灭。我认为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致力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学有动力,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具体做法如下。
1.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动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语文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逐步形成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学习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誉,而是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有效手段。学生明确了学习动机,又能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2.在形成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多样的学习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会到人类的最大快乐——认识的快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并不取决于学生的天赋才能,而是在活动中克服各种困难逐步培养出来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知难而进,自觉实施学习计划,自觉地进行自我评价,不满足于对事物的简单的、表面的认识,而是渴求探知隐藏在现象后面本质的东西,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据教育部最近一次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目前的教育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1.广泛开展语文研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一是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二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锤炼。三是创办学生文学社。学生自己结社,三人一群,五人一组,你组稿、我排版,搞得不亦乐乎。这种自由的形式正为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缤纷的舞台。同时也使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2.冲破写作藩篱,让学生大胆作文。我们在作文创新教学中,首先在内容上大胆突破,提倡“扬个性、抒心灵”。中学生处于思想活跃时期,情感丰富,心中充满着对未来的向往。我们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怎样想就怎样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怕过激,不怕褒贬,就怕没思想,鼓励学生有说真话的勇气和精神,如,一些学生大胆评说《“快乐”的足球》《我也谈腐败》《老师,我想爱一个人》等等。
总之,教好语文就要不断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在不断改变自己的同时要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设计未来,去选择、去竞争、去锻炼、去体验、去创造,去做他们想做而应该做的事情。而教师,就是一个沉稳的指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进步的推动者。
(作者单位 谢欣莉:江西省南康市第六中学 谢晨欣:江西省南康市十八塘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