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多姿多彩现代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变得多姿多彩

更新时间:2024-01-16 点赞:22719 浏览:980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小学各个学科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让整个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越来越明显,使语文课堂实现了有效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堂;运用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采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越来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成为教师上课前获取教学资源的一种方式,而且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得力助手。拥有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课堂,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可拓展课外教材,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本文就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灵活运用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模拟场景,身临其境,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

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与生活同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凭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学生学习起来有时候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在一些让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的重、难点地方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音、文字、图像和动画,有目的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将各种素材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动学生的心灵,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讲授《观潮》时,在学生预习了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天下奇观”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天下奇观”具体指什么?用多媒体演示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朗读分析,了解到课文中为什么说钱塘江是“天下奇观”,运用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仅仅通过简单的模拟场景,就能让学生对课文的态度发生如
此大的改变,不能不说这是信息技术的功劳。它既缩短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又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秦兵马俑》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兵马俑的类型和特点,用多媒体再现当时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让各种类型的兵马俑变得触手可及,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生置身其中,直接感受情境的冲击力,情感体验被诱发与唤醒。在此基础上,通过“猜俑”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地读书、观察、比较、表达,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识形,体悟神,表达情。在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定格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几个兵马俑的神态(颔首低垂,若有所思;目光炯炯,神态庄重),用“我们仔细端详,发现兵马俑神态各异,有的……有的……有的……”进行说话训练。在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运用词语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创设情境,诱发情感,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儿童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喜欢形象直观的东西,乐于接受各种新的事物。多媒体课件中优美的音乐,抑扬顿挫的语言环境,加上动静结合的图画,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出知识的变化与形成过程,从而使教学轻松进行,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有效途
径。因此,语文课堂中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情境,诱发学生的想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例如,在讲授《颐和园》时,可抓住“物多景美”这个中心词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颐和园湖水的美、各种假山和桥的奇……一一出现在学生面前。颐和园多美呀!再用多媒体演示:长廊上几千幅图画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万寿山佛香阁的富丽典雅;昆明湖静得像一块碧玉。学生被影片中颐和园的一景一物所陶醉,提问时,学生各抒己见,非常踊跃地回答问题,超出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通过学生的朗读分析,教师总结:我们祖国有这样秀丽的景色和瑰丽无比的历史文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自豪。

三、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自主实践,使学生获得探究能力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做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获取知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育手段,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直观动态的演示吸引着学生,启发学生进行交互学习,以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例如,在讲授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让学生找出有关的语句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要真正理解黄河到底是如何从清澈到浑浊,从“摇篮”变成“祸河”的整个演变过程,这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所以,教师在课前应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资料,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图表,共享资源,整理资料,顺利地完成课前的预习作业。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黄河是“摇篮”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到黄河曾经的美并把自己的感悟以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在理解“祸河”时,通过多媒体画面的演示,让学生迅速明白“悬河”“沉积”这些词语的意思和感受到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使学生加深了对植树造林重要性的认识。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真实再现、具体可感的特点,让学生能见其所未见,闻其所未闻,准确认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事物,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要求学生把目光牢牢地盯在书本上,认为唯有不断地埋头苦读课本才算是学习。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为学生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学习空间,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网络知识。因此,让学生在课前和课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实践和探究,既是对学习内容的运用和巩固,也是对学习内容的补充和扩展。又如,在讲授完《大自然的启示》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其他相关资料,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如,在大自然中还有什么事物是互相联系的,大自然还告诉我们什么,在生活中哪些是我们忽略了的自然启示。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自由探究,根据既定的作业目标,结合已经学过的内容,完成课后作业。学生这样动手、动脑,充满兴趣地完成作业,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自身的探究能力。
当然,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必须对课件的制作取材合适、得当,避免使用过多花哨的技术,或者是搭配过多的附加甚至无关的信息,这会导致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吸收有用的信息,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还要避免在运用多媒体过程中过于强调多媒体的作用,长时间甚至是一整堂课都坐在电脑前操作鼠标,讲解知识,这样的课堂也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整堂课无法体现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信息化教育给了教师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它能够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想象的翅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我坚信,只要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大胆创教育之新,培育创新之人,就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作者单位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