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新课程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心

更新时间:2024-01-09 点赞:7095 浏览:234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粤教版“核力与结合能”的教学为例,探讨新课程下高中物理概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物理概念;结合能;平均结合能;教学模式

一、教学实例分析

1.遇到的问题

粤教版课本84页“讨论与交流”提出:能否根据图4-4-1解释,为什么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都会放出能量?
教参解释为:从图中可以看出中等大小的核的平均结合能最大(平均每个核子的质量亏损最大),这些核最稳定.这也就是说,如果使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或者把较小的核合并成中等大小的核,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都会增加,所以都会释放能量.
没想到听完解释学生更加糊涂了,有人举手提问:能量增加了,怎么不是吸收能量却是释放能量?说明他们认为结合能大的核能量多,结合能小的核能量少才合理.显然,上一节“平均结合能”概念教学出现了问题,学生的理解似是而非,要花时间进行纠正了.

2.归因分析

一是教材的因素,在历史上各版本教材中相关概念经历了多次变迁与取舍.较早的课本出现过结合能及平均结合能曲线,1987年被取消,2003年重新引入核子平均质量及平均质量曲线.而现行人教版和粤教版再改回介绍结合能和比结合能曲线.
二是学生的因素.在必修2学习了机械能和能源,知道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在选修3-1了解带电粒子的能量.原子核模型的抽象,再加上前概念的干扰,导致思维定势起负面影响,非常容易主观地臆断出“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其具有的能量就越大”的错误结论.
三是教师的因素.不少教师将选修3-5教学重点只放在“碰撞与动量守恒”上,对波粒二象性和原子物理不重视,不愿花时间精力去研究和讲解,甚至堂而皇之地说高考当中这部分内容最多就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过于放松的心态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有的放矢,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

1.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核子结合成原子核的过程,核力做功,与重力做功时物体势能减小并转化为动能类似,会放出能量;把原子核分裂成核子时,要克服核力做功,所以要由外界提供能量.这样一来结合能概念的引入就顺理成章了.再提出,仅用结合能来描述原子核的结合紧密程度是否科学全面呢?由于核子数目有多有少,结合稳固的核假如核子数目不多的话,结合能并不大.为了方便不同原子核之间的比较,应该取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
(2)深入浅出,突破难点.让学生弄明白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只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它们都是反映核子结合或核分裂过程中能量的变化量,而不是状态量——原子核或核子具有的能量.
(3) 辨析易混、易错点.除课本给出的问题与流程外,还应该针对易混、易错点补充问题供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辨析.学生经过自己思考、与他人交流甚至争论,一步步理清思路,去伪存真,更能体会到概念的科学性、深刻性.

2.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新概念的教学过程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依据对教纲、考纲的理解和近年考题的研判来确定教学目标,结合知识要求程度与学生特点,利用现有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
两个版本的教材都选择由学生来计算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过程的质量亏损与释放的能量,来弄明白核反应中释放能量的来龙去脉.但提供的模式却不尽相同.
参考文献:
[1]司德平.核子平均质量曲线与比结合能曲线的比较.物理教学,2011(4).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20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