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学研究教学型革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6814 浏览:226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教学研究型大学既具有研究型大学精英化的特点,又具有教学型大学大众化的特点,分析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和国内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现状,探索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模式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

教学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为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历史重任。教学研究型大学是目前出现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高校类型,是介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之间,既具有研究型大学精英化的特点,又具有教学型大学大众化特点,但并不是两者的简单拼凑,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注重培养有研究潜力、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以技术应用与技术开发为主的高级人才,教学研究型大学不像研究型大学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也不像教学型大学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针对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以获取知识为基础,以开发智能为手段,以发展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型人才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作向导,厚实的人文底蕴为依托、浓厚的创新兴趣作媒介、极强的实践能力作支撑,在不同的岗位上表现出善于提出探索性问题,善于用独到的方式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终获得创新性成果。

1.国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情况

在国外兴起的高等教育改革中,早已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早在20世纪70年,美国教育界就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力求建构创新教育体系,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予以高度重视,并把发展创造能力视为国策,提出了“创造性科技立国”的口号;英国学者对创造性的研究十分重视,并深入地探讨了创造性与智力、个性的关系问题;德国学者近20余年不仅完成了一系列创造性量表的编制,而且还深入研究创造性的性别差异;20世纪末,法国也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上。

2.我国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已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高校改革的主要目标,尽管各高校都在大张旗鼓地宣传本科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落实起来十分空泛。目前很多高校把培养创新人才的艰巨任务片面地理解为甚至等同为创新实践活动,过分攀比和重视各自的创新成果,盲目地建立了很多创新基地、创新项目、精品课程,形成了形式化的、急功近利的创新之风,培养创新人才的真正参与者即学生与老师是创新主体,他们的现状还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首先,高校教师队伍目前还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由于不均衡的以科研为导向的大学评价指标和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机制的影响,很多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了获得更多的博士点和硕士点,在财力、物力、人力上为学科建设提供保证,而在本科教育上投入很少,直接导致了领导和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对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失衡关系,乃至具有高学历、富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教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目前虽然高校引进了大量的博士、博士后,他们是学术科研的主力军,但是这些高学历者大多年轻,并未经过系统的教学技能的培训,缺乏教育经验,教学技能不高,这也不利于他们运用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这样的高校教师队伍目前还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其次,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成长的早期阶段培养不足,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老师说什么,学生就认为是什么,而这更多地是植根于我国民众的传统思维方式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大学生已经习惯于这种思维定势,因而导致缺乏创新意识。

三、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

1.改革课程及专业的设置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是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还必须优化课程体系,使大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进一步从学校的拓宽专业口径入手,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构建合理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其次,要依据经济、社会、科技进步的需要,增设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的新型课程,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教学内容;再次,要加强学科之间的互通,加大选修课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视跨学科教育,广泛设置跨学科课程。

2.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的两大职责,而且大学作为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学应为大学的第一要务,针对在实际办学中,教学研究型大学往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高校要改革教师考核评聘制度,营造重教之风,对教师设立以教学为主的岗位和以科研为主的岗位两条线,且教学岗位教师应占多数。教学岗位教师考核指标以教学为主,不刻意追求他们在课题经费、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数量等方面的与科研岗位同等的标准,以激励那些勇于开拓创新并获得一定成绩的教师以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继续开拓创新,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3.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校园环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足够的活动机会,它将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学校需要构建一个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利于创新的环境,坚守优良的校训,排除庸俗的急功近利主义,学校氛围应成为一片学生发展的净土,坚持创新意识引导,是学生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其创造的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618jyw.com
潜能,才能造就真正意义的创新文化,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在优良的环境中,增加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丰富学生的学习策略。增加学习动机主要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功乐趣以及强化学生的进步思想等方面进行。丰富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学会向他人求教、学会从各种资源途径中获取资料以及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和调整等,这些学习策略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培养创新人才的真正参与者即学生与老师是创新主体,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改善创新型人才的现状,应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的校园环境,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施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项子微,蔡文柏.综合性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0,(1):52-53.
顾峥,李霞.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160-161.
[3]聂勇.对几所著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瞭望,2011,(7):50-51.
[4].试谈高校对创新型人才建设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21-12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