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幼儿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促幼儿多种智能进展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7916 浏览:241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关于促幼儿多种智能的发展的科研活动

(一)“333工程”素质教育研究

此实验是采用教育科学研究所发明的以“333工程”系列智能学具为操作工具,以学习与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以操作性、教育性、持续性、兴趣性为手段,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进行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幼儿手、眼、脑、口、耳协调能力得到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学和生活中老师和幼儿都学会了反思,学会了举一反三,特别是幼儿的倾听能力、手指的精细动作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幼儿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培养,教师幼儿受益匪浅。此项实验历经5年通过了市科委的成果鉴定,顺利结题。专家组对此项实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该项实验在呼市地区的同类实验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在自治区同类实验中处于先进行列,具有推广价值。此项研究成果获呼和浩特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二)儿童民间游戏教育价值的研究

儿童民间游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它集劳动人民聪明、智慧于一体,具有易操作性、创意性、教育性等特点,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儿童机智、勇敢、坚韧、顽强等优秀意志品质非常有利,通过游戏还可增强儿童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能够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民间游戏本身不拘泥于形式,灵活多样,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家庭等其他场所都可随时开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向一些前辈、老师、家长、同行收集了大量的民间游戏,之后进行了整理、改编,同时又创编了一些新游戏,其中包括户外体育游戏、室内益智游戏、玩具的一物多玩、民间艺术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园教师还创编了许多幼儿喜爱的手指游戏。我们将收集、整理、创编后的民间游戏等进行了分类录像,分类文字编辑成册,该试验课题顺利结题并荣幸地被评为全国优秀实验课题奖。

(三)李忠忱学具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李忠忱学具教学法主要是通过以动手操作系列智能学具的方式,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学知识,练思维,具有手脑并用,寓学于乐的特点。幼儿通过对学具块的拿出、放入、嵌入、排列、配对组合、接插、拼摆锻炼了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操作过程又充分体现了手、脑、眼、口并用,教、学、玩合一。这项试验活动每一个幼儿手里都有一套学具,每一个幼儿都能动手参与操作活动,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都有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每一个幼儿都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探索结果做在桌面上,这样既能充分地显示自己,又能为教师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直观形象的信息,更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获得充分的发展。经过训练,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观察力、分析力、思维力、想象力、生活知识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二、促进幼儿多种智能的发展的实践操作

(一)以实践操作作为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以实践操作为切入点,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知识、获取知识。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已是幼儿园各领域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在为幼儿创设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操作,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例如:在美工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就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例如:在进行美术活动制作新年贺卡时,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彩色的小纸片、漂亮的图案、剪刀、浆糊、水彩笔和白卡片。让幼儿在听完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或画出漂亮的图画做一张新年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幼儿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有的粘贴鱼,有的粘贴花,有的画房子和娃娃,有的画可爱的小动物,有的……当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卡片互相欣赏时,洋溢着的是成功的喜悦。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二)将动手实践操作活动渗透到幼儿活动中

1.室内益智类游戏的开展,丰富了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容

我们在生活周围发现很多可利用的游戏材料、废旧物品,对此进行了收集。老师和幼儿共同进行了玩具的加工制作,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的桌面游戏、各种自制棋类游戏、小型竞赛益智游戏等,这些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例如:幼儿喜闻乐见的民间游戏挑棍、挑绳、扇宝、猜杏核、拍手游戏、石子棋、转陀螺、翻花绳、叠手绢等,这些游戏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合作意识的培养与规则意识的形成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2.作为实验活动的延伸我园又进行了民间艺术活动的尝试

教师、幼儿通过动手剪、捏、贴、缝、绣等发展了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同时也使幼儿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美。例如:民间剪纸与扎染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在剪纸作品中蕴含浓浓的民族情感。我园历经五十年的发展,在回族与其他民族的教育工作中起到纽带与传承互融的作用。在儿童民间游戏实践中,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师幼民间剪纸、扎染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一把小剪刀、一张彩色纸,从简单的直线剪成曲线,从单一的一株小草、一朵小花剪到有故事情节的连环剪纸画,都体现出每个孩子不同的理解与创想。然而,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要经受一次次失败,克服困难,又一次次用心体会设计拼剪的过程,从照着、学着老师剪到自己设计图案,每一个孩子都走过一段有趣的心路历程。这样活动的开展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扎染图案因色彩的不同而奇妙绚丽。孩子们通过各种颜色的搭配,扎染方法的不同而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孩子们的手上,没有禁忌与避讳,只要勇于尝试,掌握技巧,付出耐心,每个孩子都会获得成功和自信。我园老师还收集了大量的扎染图集、扎染作品,如:民族服装、装饰物品、民间艺术作品等,从而丰富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识,同时我们还引导幼儿在自己的身边寻找美,寻找色彩的奇妙,寻找构图的思路,从而帮助幼儿认识美,感受美,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

3.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巧心灵”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儿童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动手操作得以实现的。“手巧”就会“心灵”。训练手就是训练了大脑,孩子的手部动作越熟练、越灵活,他就越聪明,创造力就越强。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可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加强幼儿脑功能锻炼,发展幼儿智力极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此,我们挖掘了手指游戏这个生动活泼、有趣、形象的游戏形式。我们想到,民歌、民谣节奏感强、语言简洁、通俗易懂、趣味十足、琅琅上口,如果将它作为训练幼儿手指灵活性最直接的方法,同时再被运用到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及教学活动中,会是怎样的效果呢?于是我们开始手指、手影游戏的探索。通过实验我们已深深感受到手指游戏的价值所在。
(1)手指游戏的训练促进了幼儿手的灵活性,促进了幼儿小肌肉的发展,促进了幼儿手指的精细动作。
(2)手指游戏丰富了幼儿活动过程的各环节,使每一个具体活动更加富有趣味性,使教师的指导用语、规则讲述、幼儿活动过程更加浅显易懂。
(3)手指游戏使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实现真正的融合,成为教学常规与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快捷有效的方式。
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简洁的儿歌、民谣特别感兴趣,并有极强的表演,幼儿通过上口的儿歌,有趣的童谣,伴随幼儿灵巧的小手动作,达到了幼儿手、眼、脑、耳、口的协调,提高了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成为我园一日生活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等待时间、休息调整的时间、各环节的衔接空隙,领着小朋友用一双小手做起了游戏。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要,创编大量生动有趣的手指操、手指歌、手指游戏、手指律动等。例如:
(1)大拇哥、二拇弟、三中指、四兄弟、小妞妞,爱看戏,看的什么戏,看的《西游记》,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2)小老鼠,爱爬高,瞧见墙上的红辣椒,眯眼笑,胡子翘,辣椒香甜好味道,拽下来,大口嚼,哇,捂着嘴巴吱吱叫。
在手指游戏中,我们发现在幼儿的语言领域中有很多有趣的儿歌、故事、古诗词,也可以创编成手指动作用来游戏。艺术领域中有许多歌曲也可以创编成手指动作来表演,游戏表演的效果非常好。手指游戏在几次的特色汇报中展示,均受到好评。手指游戏作为教学活动的手段之一在我园广为采用,在园所之间的观摩交流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此教学手段已在我区很多幼儿园使用。

4.活动区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

幼儿年龄小决定了他好奇、好动、好探索,而操作活动丰富多彩,操作的材料五花八门,操作方法多种多样,这恰与幼儿的好奇、好动、好探索相吻合,幼儿随手拿到材料,随意制作,完成作品便产生了由创造成功带来的喜悦。这种成功,促使幼儿进一步尝试,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操作活动是发展幼儿创造力,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实践探索活动,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多动手,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幼儿自主去活动、去探索、去发现。”在活动区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投放材料要科学,遵循幼儿发展认识规律,操作活动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动作到复杂动作,内容设置有难易的区分。比如:在锻炼幼儿手部灵活性时,从用小勺喂娃娃吃饭、用筷子夹豆、拧转螺丝、敲打钉子,再到编织、装饰等,既面向全体,又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别教育的开展。

(三)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幼儿的生活中,我们注重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要求幼儿为父母和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生活中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意识,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1.寓动手能力的培养于自我服务中

我园教师注重指导帮助幼儿学习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切实提高了幼儿生活服务方面的动手能力。如:利用儿歌《长大了》,看图讲述《上幼儿园》、《自己站起来》和歌曲《好孩子》、《劳动最光荣》等手段引导幼儿自己动手的愿望、使孩子明白:长大了不做小尾巴、不能总依赖大人,好孩子应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并要求幼儿吃饭时帮着分发碗筷,吃完后帮助整理教室,练习自己穿脱衣裤,折叠衣裤,到了中班后幼儿学习了自己整理小床铺,整理书包,我们不要求孩子做得多完美,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做的自己做,能想的自己想,学会自己动手,而不是依赖他人 。

2.寓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趣味中

在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和学习劳动技能时,我们运用了形象直观的语言、动作引导幼儿。如利用《穿衣、刷牙、洗脸》音乐律动来教幼儿穿衣、刷牙、洗脸等,幼儿学得很认真。利用游戏《鞋宝宝》启发他们自己穿鞋,运用儿歌:姐妹俩好朋友,先交叉后分手,你弯圈我弯圈,打个结变蝴蝶,讲解系鞋带的要领,让幼儿明白方法,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这对他们来说最难的事。

3.寓动手能力的培养于大自然中

幼儿好奇、好动,生来酷爱大自然。他们可以为了玩水、玩沙、捡石子、采野花、堆雪人、打雪仗、制作动物标本而忘记吃饭。因此教师利用幼儿这一天性,在幼儿园尽可能多地带领他们搞一些小种植、玩沙、采摘、编织活动。在春天教幼儿扎风筝,放风筝,夏天教幼儿玩水,秋天一块到野外捡落叶,进行树叶粘贴,冬天则可让幼儿冻冰花、堆雪人。充分利用大自然,一年四季都可进行锻炼,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将实践操作活动延伸到家庭

家庭是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最佳场所。因为,家庭拥有温馨的环境、宽松的气氛,父母接触孩子的方方面面,又独具一对一的交往条件,在孩子的动作发展中父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我园开展每项活动都要请家长参与。家园共同达成一致的培养目标,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合力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五)良好环境创设是幼儿实践操作实施的根本保证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这是《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幼儿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幼儿园是幼儿生活、游戏的场所,幼儿教育过程应是潜移默化、文化熏陶的过程,创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使其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应。为此,经过精心设计,我园绘制了20多幅具有教育意义、色彩鲜明的大幅儿童画,墙面制作了具有童趣的卡通立体画,大型配有简介说明的及奥运标志立体壁画,节日、纪念日彩喷画,配有图案和歌谣的幼儿常规行为的立体画,制作了不同功能的橱窗,名人名言宣传板,攀岩画,充分发挥“墙壁育人”的功能,同时还建筑了较具规模的升旗台,用彩油刷过的旧轮胎围了沙坑,草坪围了漂亮的围栏,绿化面积900多平方米,种树80多棵,并悬挂了具有名称说明的树木标牌,假山雕塑符合幼儿特点。同时,我们又为各班幼儿开辟了12块幼儿种植园地,种有10多种蔬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样,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处处能说话,处处能动手、催人向上的氛围。老师和孩子们时时处处感受到校园内的一切都在感染人、激励人、陶冶人、塑造人,达到了愉悦师生身心,净化赏者心灵,使之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陶冶的效果。
我园室内环境的布置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充分体现了环境育人的作用,融艺术性、教育性、趣味性、幼儿积极参与于一体,美观、大方,具有季节和地区特点,制作材料体现废旧利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幼儿利用收集的废旧物品经常开展 “变废为宝”制作活动,如:我们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对易拉罐、包装盒进行装饰,改造成体育活动玩具,用酒瓶、纸筒等绘制立体画,用饮料瓶制作漂亮的吊饰等,教师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废物再利用的事例,使幼儿切实感受到废旧物品蕴含的巨大价值,真切感受到了“环保就在身边,动手美化家园”的积极意义。幼儿的作业全部张贴,反映每个孩子素质提高的全过程,到处充满情趣、生机和活力。
总之,各种操作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小肌肉群,而且幼儿多种智能得到了较好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