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高效新课程背景下要追求高效语文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14458 浏览:596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人们关注,语文已成为众矢之的。所以,身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冷静思考语文教学的高效性。所谓“高效”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来界定:一是效能与效率,着眼效能,提高效率;二是效果与效益,注重效果,追求效益。“高效”是效能、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
新课程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理解、自我解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这无疑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求新、求活的清泉,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然而,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有的教师却主动放弃了自身的主导地位,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似乎一堂好的语文课就以教师讲得“少”和学生讨论的时间“长”和“热烈”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难道这就是新课改的主要精神吗?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见,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合作方式,不是让教师退而做课堂的旁观者,而更应以学习上的激励者、教学上的对话者角色进行课堂点拨和调控。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要牢记自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确保对文本衍义的主线明晰,相反不能让语文课堂衍变成自由沙龙,否则教学目标与教学意义也就从根本上被消解了。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得如何”的问题上反复斟酌,精心设计。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都是死抓教材和教参不放,对教材毕恭毕敬,对教参唯唯诺诺,以致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内容过“全”的现象:一节课从课文的正音正字开始,涉及段落划分、内容分析、中心提炼、写作特色归纳,等等,面面俱到,俨然一桌“满汉全席”,教师的“苦口婆心”越发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其实,教师对文本教参应作出适当的“裁剪”,其增删与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宜的安排,切忌盲目照搬学科专家的方案或优秀的教案,而忽视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活生生的“人”。因此。组织语文课堂教学,总得有个“抓手”,找准“基点”才行。抓住什么,找准什么才能突出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呢?一篇课文可以学习、把握、挖掘的要素有很多,但总要找准一个明确源于:论文格式怎么写www.618jyw.com
的目标。毋庸置疑,许多教师备课很认真,在上课时也严格遵循教参上的教学目标去实施自己的教学设想,领着学生一项一项地去完成目标,结果是目标有了,过程有了,学生却丢了。我觉得为目标而目标,围绕的只是课本,面对具体的人而设定目标,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无论是哪一堂课,都应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目标,它应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课堂的知识反馈去设立和修正。一节课的基点,就是我们开展课堂教学的一个着力点,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该是细化的,可具操作的,有实效性的。
在教学中往往会碰到有些问题并非都是教师预先设定的,有的是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教师应及时把握、整合学生的观点而临时生成。语文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教学本身是充满着“变量”的,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突变”是无法“设计”的,而这样的“突变”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亮点”所在。“亮点”的营造将带动整个课堂,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导向,使课堂教学的境界升华。“亮点”可以是先行“预设”的,也可以是随机生成的。那么,“亮点”该何时带出,又该设置在什么环节,才能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智慧和意识呢?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由于知识的限制与经验的不足,往往不知从何下手,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为学生提供一些思维的激发点,预设一个或多个“亮点”,即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尽量使问题提得巧。问得新,产生“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在教学设计时,要善于抓住一个关键句、一个场景、一个细节等,由其贯穿全课,凡此总总设疑,找准切入点。教师只有抓住课文的“亮点”,进行多角度发散思考研讨,点到即止地抛给学生一条条的“钥匙”,才能让学生在求知索道上轻松地开启“知识的大门”,这种方法远远要比教师包揽一切的整堂翻译要生动得多。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的、生动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而对一些抽象的、概念的东西不愿接受。我认为导入时设亮点不失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教学的“突破口”,在导课时设亮点,是奠定课堂教学成功基础的关键。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也只有这样,才能“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信息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的行程。”教师不能过分重视预设性目标而忽视生成性目标,过分重视既定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对学生的适时引导;只有力图唤起学生的思考意识,才能使其积极参与并成为课堂的主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积极创设探究的学习环境,挖掘课文的拓展点。拓展教学是巩固学生知识、帮助理解教学内容、活跃学生思维的高效手段,恰到好处的课堂拓展与延伸,就如一支乐曲回味无穷的尾音,常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课堂上的亮点,但不能纯粹为拓展而拓展,紧扣文本还是第一要义。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高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