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教学改革高职书籍装帧课程在教学革新中实践与深思研究生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16269 浏览:63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书籍装帧是全国艺术类高校视觉传达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视觉传达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在长期形成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主要以版式设计为主,课程内容与图书生产、印刷工艺严重脱节,改革势在必行。针对高职书籍装帧课程概况、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尚需完善方面展开分析与探讨,以图提高教学质量,突显高职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书籍装帧;设计;教学改革
书籍装帧在整个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课程体系中实际上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它的前修课程有字体设计、图形设计、版面设计、印刷工艺等,后续的主要课程有CIS策划与设计,因此,书籍装帧是视觉传达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在高校设计专业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高职书籍装帧课程存在的问题

按照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定位需求,书籍装帧课程应该培养素质高、技术应用能力强的书籍设计专门人才。然而在现状下,高职教学模式所提倡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并不能完全渗透到书
籍装帧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课时总数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三年学制的高职院校,书籍装帧课程的总学时严重不足。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0年书籍装帧课程仅有36课时。在36课时中,单是让学生完成版式设计的功课就已很仓促,更何况还涉及书籍的形态结构、版面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以及成书的制作。从学生的作业来看,其效果可想而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印务知识(印刷工艺)为第一学期课程,书籍装帧则为第二学期课程,在书籍装帧的后期印刷与制作中,大部分学生对印刷知识有所遗忘,又因时间有限不能详细讲解,最终上交的成书在打印、工艺环节都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的成书效果没有电子稿效
果好。

2.校企合作难奏效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的校企合作形式还处于浅层次的初级阶段,形式只局限于带领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项目的设计流程,并未真正参与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艺术类公司往往业务杂多,所涉及的书籍设计业务并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教学的需要;(2)学生自身的能力较弱,
无论在策划方面还是设计方面都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3)出于对客户资料的保密,艺术类公司一般不轻易将客户露,这也就使学生失去了设计项目的机会。

二、高职书籍装帧课程改革的内容

1.解决课时不足与合理分配授课内容

2011年书籍装帧课程从之前的36课时提至90课时,2012年又提至108课时,学分也由原来的4分上升到6分,可见书籍装帧课程在视觉传达专业中的重要性。六周的时间里,笔者分以下几个阶段来授课:(1)理论阶段。通过课件讲授书籍装帧的概念、发展、构成要素等理论性知识,在传达时穿插视觉化的图片,使学生更利于理解概念,并在理解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运用。(2)确定项目阶段。在以往只有36课时的授课中,笔者直接让学生完成个人作品集的书籍装帧,作业内容较单一,这离真正掌握书籍装帧内容还有一段距离。教改后,时间较充足,所以在确定项目时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即通过循序渐进的项目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
兴趣,最终实现专业能力的整体提高。(3)学生感悟、分析阶段。
(4)草图阶段。根据项目来设计草图,和教师进行沟通,根据学生在草图中的问题来进行指导,学生修正。(5)制作电子稿阶段。(6)制作成书阶段。(7)成书展示、学生互评阶段。课堂上,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做作业,一旦遇到问题,教师也能及时给予指导,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增加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机会。

2.以大赛为契机,提高设计能力

课程期间,学院举办了第四届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书籍装帧设计为其中竞赛项目之一。视觉传达专业的每位同学都参加了此次大赛。“初赛—决赛”的选拔形式,形成了一种竞争向上的局面,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比赛中也可以发现自己设计能力的不足,以早日改正。此外,正值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赛之际,笔者也要求学生参加,尽管很辛苦,但收获很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适应市场需求,扩大就业率

高职教育的根本是以就业为目标培养高技能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课改除了加强实践部分在总课时中的比重,还应紧密联系市场需求,设置课程中的每一环节,增加学生的就业率。在书籍装帧课程中,每位同学均提交了个人作品集的装帧设计,多年的学习经验使我认识到,学生感兴趣时往往学习能力越强,作品的表现也就越好。

三、课程后的反思

1.概念书籍设计中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受传统设计观念和经济成本的影响,书籍装帧的课程较重视书籍的版面设计,而忽视了书籍的艺术形态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不再满足旧有的书籍装帧形式和传统的阅读习惯,对书籍的审美和功能也有了全新的需求,渴望看到那些具有创新理念、有新突破的书籍设计形式。概念书就是在传统书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用个性的手法来表现书籍的内容,通过材料、工艺等进行前所未有的设计和不断的尝试,让人们改变以往的阅读习惯,接受一种新的书籍形态。概念书籍装帧设计的最终目的仍是传递信息。诚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天马行空地设计概念书的确可以开拓其创造性思维,但过于追求“怪异”的形态便失去了书籍的本质。在辅导学生作品中,极易走向形式主义,而忽视了设计最初的本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要追求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在概念书籍设计的探索上,需要继续努力,将书籍的功能与形式完美地融合,达到真正具有全新视觉冲击力的概念书籍作品。

2.设计与工艺的完美结合

专业教师虽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但对印刷材料及工艺知识仍欠缺。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设计与工艺的脱节。只有想法,却不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再好的想法都是脱离实际的空想。新材
料、新技术的发明为设计的形态提供了多种选择,不同的形态也需要不同的工艺去完成。哪些纸张适合打印画册,哪些印刷工艺可以提升设计品位都应该成为教师的关注点,也是书籍装帧课程中要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的。这些问题的认识与解决将对书籍装帧实践环节的后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吕敬人曾说过:“当今的设计已不能单凭设计者来完成,还需要工艺、纸张素材来表现设计意图,可以说设计者发完稿仅完成全部工程的一半,我们一方面要懂工艺技术,了解装帧材料的性能,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想,敢于向工艺提出挑战。”可见,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
高职院校的书籍装帧课程属于应用型学科,重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以提倡“校企合作,项目导向”的高职院校,更应当顺应时代的大背景,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调整。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书籍装帧在正常的教与学之外,更重要的是练习与创作的过程,把枯燥的理论贯穿到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课程改革是人才模式改革的基础,总结出原教学模式的不合理、提出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后的教学实践与思
考,本身带有实验的性质,是否科学,还需要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刘宗红.书籍装帧设计[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吕敬人.书籍设计:书艺问道[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3]马必学,王式正.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杨梦桾.书装设计速查手册创意小百科[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5]王晓予.书籍装帧设计教学中若干问题的研讨[J].装饰,20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数字艺术系)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