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职业生涯以实践活动为依托构建职业生涯教育方式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33131 浏览:1488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伴随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职业生涯教育在高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实践活动为依托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开辟了一个新途径。分析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实践活动为依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可以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实践活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1672-5727(2013)01-0086-03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
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相关,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体在分析自我和了解外在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为实现职业目标而制定一系列教育、培训计划,并采取积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因此,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并将规划转化为现实的教育活动。
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使大学生将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更有必要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的优势所在,然后根据社会的需求寻找切入点,为实现自己的职业成功探索有效的途径。根据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大学生正处于职业探索和职业准备阶段,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大学期间正是培养兴趣、完善性格、提高能力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埋头于学习,旨在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了解自己和社会环境,学校也没有开展过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活动。基于以上原因,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帮助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职业,从而准确地定位自己,实现人职匹配。对大学生而言,毕业后选择自己满意的职业是他们四年努力和奋斗的目标,选择何种职业及选择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可以体现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然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还不够成熟或者说尚未完全形成,所以需要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况且,要想顺利就业,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而职业技能的获得也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如果大学生不能尽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期间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为获得某些职业技能制定计划,会导致他们在大学期间碌碌无为、学习没有动力,毕业时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最终难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因此,职业生涯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学习的全过程,并且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职业生涯教育目标和职业生涯教育内容。
实践活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
职业生涯教育除了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就业观、职业价值观、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及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外,更重要的是指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性格特点并能发挥自身价值的职业,实现人与职业的匹配。因此,职业生涯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大学生实践活动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学生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为目标,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要宗旨,面向社会、接触群体、联系实际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的各种实践活动,有些是专业教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完善,而多数实践活动是高等学校实现教原创论文www.618jyw.com
育目标的补充和创新。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增强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效性。

(一)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

客观公正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良好的社会心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条件,更是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不断探索自我的过程,而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大学生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社会互动理论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所谓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过程。按互动主体划分,社会互动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互动。社会互动能够帮助社会成员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人只有将自己放到社会关系的体系中,才能认识自我。人在与他人比照及接受他人评价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自我、完善自我。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与他人、与社会的互动,有助于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有利于自身发展。例如,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公益活动,在活动中,一方面,可加深对社会发展、国情社情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使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对他人有帮助、对社会有用、受人欣赏的人,在这种积极自我评价的激励下,大学生活会逐渐充满阳光。

(二)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外在客观环境,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前提是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认识自我;“知彼”就是了解外在环境,主要是了解与职业相关的工作世界,如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时间、薪酬水平等。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达到“知己”与“知彼”的协调,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广泛接触职业,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积累工作和社会经验,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地制定职业目标。
从大学生心理的角度而言,大学生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客观地了解社会。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喜欢接触未知领域,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然而,生活阅历的缺乏及社会经验的不足使他们只能以自身所具有的理论知识解释和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因此,许多大学生往往以理想的眼光看待外在的社会环境,以简单的思维方式理解复杂的现实生活,对未来充满理想主义的期待。一旦他们真正进入社会,接触现实生活,就会发现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心理落差极易使他们产生思想上的矛盾及行为上的困惑。大学生实践活动则为大学生逐步认识社会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可消除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增进他们对国情、省情及当地民情的了解,逐渐学会以一种理智成熟的视角认识和了解社会。从高等教育本身的发展来看,大学生实践活动能使大学生认识、了解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随着高等教育中专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的大众化,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原来“塔”内佼佼者的身份转变成普通劳动者身份,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需要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变化,只有了解了这些变化,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的平台,大学生可以主动利用各种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和适应社会。例如,大学生通过走进企业、工厂等活动形式,可了解工作的实际状况,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从而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定出改善和提高自我的计划,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能力的发展,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奠定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评价自己及分析外在环境的基础上,确立适合于自己的职业目标,而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职业技能是衡量大学生将来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主观条件。大学生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许多方面的职业能力。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实现这个目标的载体就是专业,大学生所学的都是专业性很强的知识,职业定向性较强,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在社会各个领域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掌握实践知识,培养动手能力,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大学生实践活动就是一种最经常、最有效的实现方式,也是大学生能力提升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大学生实践活动是大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隐性教育,完全由大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策划、自己组织实施。在活动中,大学生是主导,他们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大学生实践活动具有这样的特性,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具体、直接地获取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有利于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能使大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促进他们去思考、去研究,从而产生新的理论,推动知识的更新发展。这种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有利于大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志愿者服务活动中,不同专业开展的大学生活动往往表现出与专业相关联的特性。例如,学法律的学生会参加民工维权活动、法律普及活动;学工科的学生会参加帮助他人维修电器、进行计算机知识辅导等活动;学医的学生经常参加送医送药到农村的活动;学艺术的学生更愿意参加送文化下基层活动;学农业的学生会帮助农民提高科学种田的技能、传授家禽家畜养殖技术等。这些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和场所。这些实践活动既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又使他们看到了理论与实际、社会需要与自身素质之间的差距,从而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同时,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可逐步掌握与人交往的原则、技巧和方法,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以实践活动为依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模式

(一)建立全面立体的实践活动模式

所谓全面,主要是指两点:第一,从范围上,指的是所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这种教育,因此,在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时,应从全体学生的共同需求出发;第二,从内容上,指的是内容要具体、全面,不能仅仅强调某一方面。所谓立体,指的是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在进行实践活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学生可以有选择、有重点地在参与某些活动,可避免学生参与活动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依据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可将大学生的活动体系分为四个子系统:(1)职业设计活动。职业设计活动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一种普遍性的活动,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兴趣等,对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设计和指导,并提出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些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某些活动。(2)专业活动。通过学生参与该活动,让学生从中认识和体验专业,增强学生对专业的感知程度。通过专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迅速地从实践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个人的不足,从而尽早地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3)自我探索活动。通过参加各种活动,让学生从中认识和了解自我。(4)素质拓展活动。主要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成长需求,广泛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素质提高的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和帮助,促使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其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的需求情况,设计每个子系统的教育内容,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年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探索期。这一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任务主要是使大学生认清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促使他们对未来的职业进行思考。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需要适应这种变化的生活环境,因此,一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主要围绕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及职业生涯设计进行,培养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了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及未来工作的条件、职业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应该带领一年级学生参观实习就业基地,启发他们的职业理想。同时,应鼓励一年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培养兴趣,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培养积极进取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完成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化,积极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
二、三年级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阶段,学生开始进入职业生涯定向期,探寻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方向,确定适合自我的职业目标,制定能力提升的计划。大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质、实践素质的养成都会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因此,二、三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主要指导和组织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职业理想参加专业实习实践、社会调查、科研活动及结合专业所学开展的专项社会服务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理想,确定目标追求。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积极参加各种与专业有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锻炼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其择业优势。四年级是职业生涯抉择期。该阶段主要是培养大学生的求职技能,帮助他们了解有关的就业法规政策,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因此,四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应以专业实习和开展就业指导为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二)建立活动开展的平台

要建立学校和学院两级活动平台,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首先,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管理特点,成立由教务处、学工部、校团委、招生就业处及各院系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制定年度“大学生社会实践大纲”,明确各部门、各院系的工作职责。其次,根据社会实践大纲的要求,分别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平台上实施。学校平台主要由校团委和学工部、招生就业处负责活动的开展。根据活动的类型,校团委可下设实践部、志愿者服务部、素质拓展部、科技创新部、调研部等。根据实践大纲的要求,从全体学生的层面负责具体的指导和实施。比如,调研部可根据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提出一些调研课题,交给各个系团总支具体完成;招生就业指导部门可围绕就业力提升、正确择业等方面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学院平台的建立应该由各院系党政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组成。各学院可根据学校关于实践活动的政策和要求,在本院或本系开展系列的专业主题活动,根据自身的情况有效地落实学校下达的活动内容。具体而言,应根据开展活动内容的要求,由各院系负责人根据实际活动的内容确定指导教师及具体负责人,并提供相关的帮助。比如,实践活动的实施需要与某些单位合作,那么负责人就要提供,促成合作;辅导员、班主任要从活动组织、活动保障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能力,也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起到相互提高的效果,也更有利于学校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赵娜.国外职业生摘自:学术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涯教育发展特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1).
张玉嵩.论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实价值[J].教育探索,2007(11).
[3]章志光,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程利娜(1978—),女,河南开封人,硕士,陕西理工学院教科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